返回

第三十章 县试(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章 县试(上) (第2/3页)

付自如。”

    “别吹嘘自己了,赶紧去检查笔墨纸砚,对了,别忘了考牌。”

    “姐姐,不用带纸的,你忘了。”

    “哦?我一时说顺口了。”

    在古代生活了十几年,许仙对与科举相关的事情非常熟悉。

    顾名思义,县试是在县里举行的考试。以一县之力为几百甚至几千考生提供考试场地,其条件也就可想而知。一般都是临近考试时,搭建起临时的考棚。

    对于一些比较穷的县来说,即使搭建这样一个考棚也是相当困难,毫无装修与美感不说,连地面都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泥土地,天晴时尘土飞扬、下雨天泥泞不堪……因为没钱盖顶棚。

    但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边远州县,连最起码的桌椅都没有,需要考生自备。可参加考试的还有很多来自乡村的考生,这时候也没有四通八达的马路,不少人要翻山越岭来县城考试,扛条板凳也就罢了,自带桌子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到县城之后,非得各展神通,想尽办法去借一套。可小小的县城里哪有那么多桌椅?借不到的只好退而求其次,借块门板或者切菜板,甚至是棺材板、木头墩什么的,再整几块砖头拿着进场。

    到时候把砖头分成两摞,一摞搁案板,一摞搁屁股,然后就这么趴在上面答卷,若是不幸赶上刚下过雨,脚腕都能陷进泥里去……真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啊。

    不过对于富甲天下的江南来说,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基本上都建了专门的学院,平时供县学授课所用,县试时则可容纳上千人同时考试,条件也比别处好的多……比如说这会钱塘县,便将偌大的院子用青砖铺一边,再摆上清一水的黄梨木桌椅,甚至在桌椅上方搭上草棚,这样即使下雨也不用中断考试了。

    许仙说不用带纸,正是因为钱塘县不是一些穷的州县,纸是衙门发的,不用自备。但无论衙门发也好,自备也罢,格式都是一样的。

    取了考试备用的东西,许仙又坐到椅子上发呆,练功吧,感觉不是很合适,今天还是免了,随手翻转着考牌,眼睛看到考牌背后的浮票,上书“偏瘦略高,面白无须,容貌甚佳。”几个简短的词句。

    许仙知道所谓浮票就是在一张纸票上写道:‘身短、圆脸、面黑、有须’之类描述xìng的语句,来描述考生的样貌特征,然后贴在考牌的后面,那rì和他一同去报名的王维的浮票上则写着“身材矮胖,面白微须,容貌甚怪。”根本没法具体分辨出某一个人,看来这‘浮票’也只是个辅助手段。

    浮漂上除了这些,还有两个人的手印,一个是他自己的,另一个却是老秀才的。老秀才甘愿承担大风险来担保他,许仙心里不感动是假的,有时扪心自问,他何德何能能得到老秀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