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1章 博山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71章 博山炉 (第1/3页)

    ()    第571章 博山炉

    半个多世纪以来,殷墟出土的带字甲骨共约16万片之多,所用的单字也有4500多个。它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自成体系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与埃及的“圣书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几乎同时,也因为此,在提到地下宝藏之首的时候,几乎公认为非甲骨不属了。

    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大家可以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四羊方鼎,能够登上历史课本,就可见它的珍贵xìng了,与甲骨一样,它也是地下陪葬物,而且比起甲骨来,这四羊方鼎的传奇xìng还要大一些了。

    四羊方尊,重34。5公斤,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此外,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四角各塑一羊。其中,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器外,羊身与羊腿则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多年以后,在1938年4月,被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的村民姜景舒发现。由于四羊方尊有着不凡的外形和如黑漆般的sè泽,让姜景舒以为挖到了“乌金”。于是,很快就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参观、抚摸。为了避免四羊方尊被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损坏,姜景舒不得不请当地乡绅出面维持秩序。只是防不胜防,方尊一个羊头的细小的角尖还是被弄掉了,再也没找回来。

    同年5月,黄材镇的一位名为张万利的古董商以400块光洋购得四羊方尊。但是,这400块光洋到了姜景舒手里,实际只有248块――中间已经经过当地保长、甲长和乡绅的层层盘剥。

    张万利买进四羊方尊以后,很快便转手到了长沙,随即被当时的zhèng fǔ没收,交由湖南省银行收藏保管。1938年下半年,湖南省银行为躲避战乱,西迁到湖南西部的沅陵县。不久,四羊方尊就在rì军的空袭中,碎成二十多块。

    195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找到四羊方尊的碎片。1954年5月,湖南文管会的文物修复专家张欣如修复了四羊方尊,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国家博物馆的前身,调至běi jīng。至此,关于四羊方尊的曲折经历算是告一段落,这一修复案例也被载入资料宝库中。

    尊其实就是早期的酒器,四羊方尊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

    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商代国都所在的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大量祭祀坑,最多的就是牛、羊、犬,商王武丁时期的一条有关商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