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0章 明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50章 明拓 (第3/3页)

将书叶按顺序粘连在一起,上褙:在书叶背面粘上褙纸,上墙绷平。

    砑光:在褙纸上打腊,用石头砑光。

    裁齐:裁齐经卷的上下两边。

    装天地杆:在经卷首尾两端加装天地杆。

    《赵城金藏》修复工作优点是工艺简单、cāo作容易、省时省力。这些全是因为《赵城金藏》的数量多所决定的。《赵城金藏》共4814件,其中有很多受过cháo长了霉的卷子急需修复,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把全部经卷的四边都镶上绫子或绢等丝织品,装裱成jīng致的手卷,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当时的人力物力都非常紧张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由于采用了工序简单的方法来修复《赵城金藏》,一方面提高了《赵城金藏》的修复的速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cāo作的难度。正因为如此,以区区4个人的力量,10余年的时间完成《赵城金藏》全部的修复工作才成为可能。

    对于《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来说,最大的遗憾是修复期间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和资料。这一点非常可惜。前后10多年的修复工作,现在留下的只有一册“金刻赵城藏修理簿”,记录了自1949年7月14rì至50年6月、54年3月15rì至55年4月26rì从书库提取《赵城金藏》经卷400余卷的记录。此工作薄的字迹前后不同。

    1949年至1950年的笔迹为墨迹,只记录了每次从书库取了几种几卷《赵城藏》经卷,并登记了经名和修裱以后的归库时间。而1954年以后的字迹为钢笔书写,记录更为简单,每次从书库提书仅登记几种几卷,连经书的题名都没有,使得我们现在要想了解一下当时修复的赵城藏的情况而无从下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赵城金藏》一共有4000多卷,其修复过程长达16年,而前前后后没有留下一个字的工作记录,一个字的档案,这对于国内第一个大型的文物修复工程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骆天想到真正的《赵城金藏》不由得心血澎湃,再看手上这一本,虽然是明朝的拓本,可是也是正儿八经的文物了,所以骆天才会认为主办方下了血本儿,骆天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又是第一个交上了台。

    有了昨天的经验,对骆天今天的表现,评委们淡定了不少,他们轮流看了一下答案,不动声sè,骆天此举无疑给其他选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骆天经过张奇伟旁边时,扫了一眼,张奇伟拿到的是明代的jīng刻本――《监本四书――大学中庸》,看损坏程度比自己的要轻,再扫一圈其他人手上的古籍,骆天头皮一毛,自己拿到的无疑是最难的一本!!

    骆天趁其他选手还没有提交答案,先自行研究起手上这本拓本了,这本拓本是将石刻上的经文用纸张印下来,拓本自唐朝起就已经出现,明朝的拓本就又其特点,修复工作正要基于此特点还有纸张的特点来进行。

    比起昨天进入到第二环节比赛的人,今天的人更少,不过六个人,悲剧啊,果然像黄立德所说,全国的古玩修复现状堪忧啊,人才就能反应某些方面了,骆天拿着手上的拓本准备进入格子间里,旁边的格子间里,正好是张奇伟,他冲自己一笑,然后大拇指朝上,比了一个“好”,然后就钻进了自己的格子间里,骆天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不过被夸肯定是一件好事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