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回 杨林兵败金鸡岭 邱瑞荐举裴仁基 (第2/3页)
乐业,谁能起来造反?我看你老人家不要替他卖命啦,我念过去之情,放你逃命,不过这残兵败将可得给我留下。”杨林还不服,说:“好你秦琼!拿命来!”一摆虬龙棒,催马直取秦琼。秦琼把马一闪,让过了杨林和十二太保,截住隋军的残兵败将,又是一场混战,直杀到天亮。杨林出了山口,看看身后,除去十二太保以外,就剩下二十几个亲兵跟随,其余的有投降的,有战死的,有受伤的,漫山遍野到处扔的是旌旗、刀器、器皿、锣鼓,连老杨林的金顶黄罗帐篷也给瓦岗义军留下了。杨林想:我这一路打了败仗,那三路官军为什么不来接应?等我回去再作道理。其实那三路人马也是无能为力。原来,徐懋功早派王伯党、谢映登带兵一千,赶到虎牢关后方去骚扰,散布流言,说是瓦岗军要抢夺虎牢关。尚师徒在瓦岗寨外得到报告,恐虎牢关有失,便撤兵走了。徐懋功又派金城、牛盖领一千人马赶奔虹霓关,八马将辛礼也把兵撤回了虹霓关。济南大帅唐壁本来和隋朝就不是一条心,他奉杨林之命到瓦岗山来是不得已。秦琼和唐壁过去交情不错,他给唐壁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信里说明了天下形势,摆了唐壁的处境,劝他趁此和瓦岗山一起共图大业。因此唐壁也把兵撤回了济南。
杨林带着十二太保回到金堤关,越想越气,病倒床上。十二家太保延医调治,左右侍候,杨林病体稍好,命人修下告急本章,说明兵败情由,请求朝廷火速派兵。
昏君杨广接到告急本章之后,吓得颜色大变。第二天早朝,杨广升坐三宝殿,武朝贺已毕,分列两厢。杨广说:“众家爱卿!朕皇叔送来告急本章,言说:瓦岗寨声势浩大,皇叔兵败,现今卧病金堤关,不知哪位将军能替孤分忧解愁,挂帅平定瓦岗?”这时有一人出班跪倒,高举象牙笏板,三呼万岁!杨广一看,乃是长平王邱瑞。杨广说:“老爱卿有何良策!”“启奏万岁!臣保举一人挂帅,可平定瓦岗山之乱。”“但不知你保举何人?”“臣举荐山马关总兵裴仁基。”“噢!你说的是铁戟将军裴仁基裴老将军?”“正是!裴仁基善使一对铁戟,十四斤,勇冠三军,武功盖世。他有三个儿,长裴元龙,次裴元虎,各使一口大铁刀,也都武艺出众,尤其他的三裴元庆,勇力过人,十五岁时就能倒拔垂杨柳,十八岁时单臂力举千斤鼎,如今已经二十岁了,他曾受紫阳真人传授武艺,善使一对八楞梅花亮银锤,力大锤重,无人能敌。依老臣看来,此勇武不亚于天宝将军宇成都,况且他熟悉兵书战策,攻杀战守,斗隐埋伏,用兵之道,无一不晓。请万岁下旨调裴家父进京,挂二路元帅,何愁瓦岗不平!”杨广听过之后,十分高兴:“不是老爱卿提起,孤倒忘了。”杨广立刻命人写了旨意,差人送往山马关。裴仁基接旨之后,不敢贻误,父四人临走之前,全家吃了一顿离别饭。裴老夫人和女儿彩霞都坐在一起。裴仁基只彩霞一个女儿,爱如珍宝。彩霞姑娘不仅长得美貌,性格温柔,而且知书达理。吃饭间,裴仁基看看女儿,看看夫人,叹了一口气说:“我已是十开外的人了!此一番召见,是要我挂帅去征讨瓦岗山。有句俗话说得好:瓦罐难离井沿破,大将不免阵前亡。这一次前去,吉凶祸福难于预料。圣旨已下,又不能违抗。我们走后,望你等在家平安无事,彩霞要好生孝顺你母,以免为父挂念。”“爹爹只管放心前去,吉人自有天相,母亲面前孩儿自当孝顺,请爹爹不必挂念!”“孩!现在刀兵四起,兵荒马乱,为父离去之后,你和母亲在家要多加检点。”“爹爹放心,孩儿知道了!”吃完了离别饭,父四人顶盔贯甲,戎装整齐,带了一百名亲兵,全家洒泪而别。一路无话,这一天父四人进了京城,住在迎宾馆驿,先到午门报到,打听万岁何时召见,太监叫他先回馆驿听信,第二天太监告知:“万岁明日在御花园金水亭召见。”爷儿四个一宿也没有睡好觉。先是裴仁基令儿演习君臣大礼,次日天明沐浴更衣,穿上朝服,由太监领着,从偏门进入皇宫,来到御花园金水亭外。太监用拂尘一指:“老将军请在此等候,待咱家启奏圣上。”“是!”太监进到亭内,不多时出来说:“万岁传旨,让裴家父金水亭上进见!”“谢恩!”裴仁基带着三个儿,低着头,弯着腰,鱼贯进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