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九十四章 矛盾的印度与迟缓的灾后重建 (第1/3页)
ps:今天陪孩子出去一天,刚回来,现在更新,让大家久等了,不好意思!
主位面地球,南亚次大陆印度。
2013年,印度国内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2亿,并且仍以每年155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按照这个速度,在2045年时印度人口将超过炎黄而居世界首位。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印度国土面积大约是320万平方公里,单纯算面积只是炎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这么看它会不会太挤了?
从粮食供给的角度说,印度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其国内没有像炎黄境内的高山起伏的西部和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中部地区。单从可耕地面积上计算,印度可耕地还是超过炎黄18亿亩耕地面积的。炎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只有13%是耕地,即128万平方公里左右;印度国土面积320万,却有55%以上是耕地,即165万平方公里。而且它本身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太阳能光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迅速,耕地单位产能要比温带国家强很多,所以每年印度都是粮食出口大国。从这方面看,老天爷何其厚爱印度!
但是底子好并不意味着一切都ok,印度国内因为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其结果不但是诞生了诸多“政治家族”、“军事家族”,造成许多议员的后代是议员,商人的后代是商人,穷人的后代是穷人,这种和炎黄国内类似的“阶级固化”现象,而且其松散政体带来的投资拖拉、效率低下问题也十分明显。
在印度,发展速度与基础设施形成强烈反差,印度国内还没有一条象样的高速公路,德里机场的基础设施只相当于国内一个地级市火车站的水平;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形成强烈反差。赤贫人口达到4.5亿,这是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贫穷线,即每日收入低于1.25美元估算的,当然对应炎黄数据大概是2.54亿(也不少)。但是最奇葩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在印度,种姓制度起源于其“国教”――印度教,它把人分为4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阶层,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阶层,为第二种姓,仅次于婆罗门,负责行政管理和作战。吠舍即平民,为第三种姓,经营商业贸易。首陀罗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同时在印度国内,各种姓又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或称亚种姓、次种姓)。
此外,除了以上4大种姓外,此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又称“达利特”。大多是印度贱民是因为与不同阶级的人结婚或是跨种姓婚姻及其后人。在印度,不论男女双方原来的种姓为何,只要其中一方为贱民,其后裔皆为贱民,而变得不可接触。贱民被认为过于肮脏,从而不被看作“人类”。贱民占印度总人口的25%。在印度独立之前,贱民是完全没有任何机会和资格接受教育的。即使现在进入21世纪,贱民在印度大街上也不可以穿着鞋子,在任何地方也必须站立,哪怕周围明明有很多空的座位。甚至印度不少地区,贱民被当地社会剥夺了参与工作的人身权利,只能以每日以乞讨为生。
印度,北方邦东部地区,沙哈伯普尔村庄。
凌晨5点,此时萨拉正躺在茅屋外支起的一张轻便床上睡觉。萨拉本人和其家族在印度,从事皮革制造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