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基本完工的长江以北农村现代化改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基本完工的长江以北农村现代化改造 (第2/3页)

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的问题,以及没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压力,红党派驻的乡村启蒙老师,总是会安排近半天时间的体育课、户外课、兴趣课、动手课等等,让孩子们在教室外,大自然中无忧无虑的玩着学,玩中学。

    至于耕地,这一事关炎黄百姓几千年利益生死攸关的大事情,乡里的办事人员不敢有丝毫马虎。除了发给每户农民一张表明土地面积与位置的政府“地契”外,乡里还在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时,把田里的道路,与土地周边的环境一起改造:因为炎黄地少人多,所以许多地块散落在山间缝隙处,四周要么是不搭调的难看荆棘低矮植被,要么是裸露的红色褐色土壤土块,一块块的乌七八糟的,从远处看出,很像乡村身上的“癣块”。

    为了根治这一问题和改善乡间形象,工程队顺道动手将许多碍事的植被树木或移植或清理,开辟出新的可耕用地;同时对景色相对宜人的绿植绿被处,进行人为修剪,把它变成田间地头的小风景小公园;至于那些裸露的自然土壤,则用修砌砖条石墙和混凝土覆盖的方法,变得既美观有坚固。并且考虑到以后维护的方便与快捷,以及杂草乱长后的难看与不协调,乡里成立了专门的园丁绿植维护组,使用配发的割草机定期进行修剪,常看常新常变。

    对于牛屯乡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炎黄大陆境内千千万万乡村的发展道路,王凡根据后世的国内外经验,制订了逐步城镇化,吸纳减少农业人口,同时发展精耕细作,走精品农产品的路子。因为地理条件和可耕用地面积的限制,想短时间内粮食单价达到或低于星条旗那样的农业大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王凡计划走后世倭寇农业发展和保护的道路:对外设定高比例关税和进口配额制度,控制每年进口农产品总量;对内实行大额农产品补贴政策,利用后世的农业科技资料,培养派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炎黄农民发展出炎黄自己品牌的,类似后世倭寇神户牛肉、倭寇米那样的高价高附加值农业产品,用质量、口感、营养、绿色、无污染,来击败星条旗等外国农业的工业化廉价农产品威胁。

    1943年12月20日清晨.

    “铃~~”

    早上6点,随着铃声响起,赵奎的二儿子慢慢从床上起来。赵奎的二儿子叫赵二宝,大儿子叫赵大宝,您别笑话,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赵奎没读过书,再加上生了他们后,正赶上战乱,教书先生难觅,所以名字就只好自己起,将就着用了。再加上叫了十几年,也习惯了,就不改了。

    “早啊,哥。”洗完脸,走进院子里西面的厨房,看到自己大哥的赵二宝喊道。

    “早,我昨天睡得早,今天天蒙蒙亮就睡不着了。”

    “爹娘呢?”

    “他们还睡着呢,这段日子一直去周围村子帮忙建设改造,太累了,让他们多睡会儿,你起来正好和我一起做早饭。”

    “恩,好的!”

    半个多小时后。

    赵家主屋,赵奎和妻子已经醒了并洗漱干净。

    “爹,娘,吃早饭了!”赵大宝、赵二宝,一人端着一个铁盘走了进来,铁盘上放着白米粥、咸菜、大饼、葱花炒鸡蛋和一些碟腊肉香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