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拾八章 水果滞销与补偿农业 (第2/3页)
后的政策下,在自己承包的几亩地里刨食为生。只是由于科技进步了,种苗优秀了,粮食、蔬菜、水果作物才实现了大范围大面积增产丰产。
可问题跟着来了,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西瓜烂市”、“红提难卖”、“香蕉烂市”、“龙眼滞销”、“苹果滞销”,每年炎黄互联网和电视媒体的新闻头条上,总会找到类似的字眼。不夸张的说,即使是现代社会,炎黄农民自古一个字“难”,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主位面炎黄大陆,广西、云南、海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市、一直历来是炎黄国内的水果大省。它们出产的菠萝、香蕉、白桃、黄桃、山楂、桔子、苹果、猕猴桃、西瓜、木瓜、火龙果,一直都是炎黄大大小小,普通家庭餐桌水果摆盘的主力军。
炎黄共和国西部,甘肃省静宁县新华村,是红富士苹果的种植大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高达80多万亩,并且95%以上是红富士品种。
今天,村民梁平安,早早的起了床,来到自己种植的6亩果园查看树况。整个果园的大部分苹果已经成熟,红扑扑苹果外皮极为诱人,可看到这一切的梁平安,却愁容满面。伺候了十几年苹果树的老梁很清楚,这是苹果完全成熟了的标志,再不采摘的话,就要自然坠地腐烂掉。可一想到在来果园的路上,其他村民空地上,堆满的大量待售红富士苹果,老梁就实在高兴不起来。
“老梁,又过来看园子了?”不远处的黄泽元大声招呼道。
“老黄,你也起的够早啊!”
“地里的苹果卖不掉,谁睡的着啊。”黄泽元呲了呲牙,走进梁平安,一边递烟点火,一边唠叨道:“他妈的,今年行情我看悬得很,去年这时候大半苹果都卖出去了。今年不但没什么贩子来,价格也很低,从去年的9块5块(每公斤)跌到4块5(每公斤)了。”
“可不是,邻村三家岭,昨天来了两个客商采购,结果整个村子,自己人间相互压价,听说最后是3块8成交的。”
“咋?3块8,妈妈咧的,还让不让人活啊,连个本钱都不够!”
“咱们这地里埋头,靠天吃饭的,这几年不就是‘猫一年狗一年’过来的。”
“tmd~~”没骂痛快的黄泽元,继续喷吐自己的不满:“狗日的村长,天天说带什么大家奔向富裕,几年过去了,结果呢,还不是老样子?”
“咳,他那两把刷子,全村人都清楚,你还不知道?”梁平安对于老黄,把希望寄托在村干部上,很不以为然,发表意见道:“要我说,就得想办法,引来一两家水果深加工企业进来,否则永远改变不了现在这种状况。”
“啧,你说的轻巧,谁来咱这旮旯投资?苹果一年就一季收成,工人干三个月休九个月啊?大冰(黄泽元的长子,在外地打工)去年年根回家,跟我唠嗑时说,现在大城市都不兴吃罐头了,那里市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供应,要我看,干水果加工就是死路一条。”
“得得得,我说不过你,反正苹果就这意思了,3块8我是不卖,再等等看吧!”
同一时间前后,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的苹果梨,滞销了十几万箱,价格也低到2元每公斤;炎黄全国柑橘第一县――湖南省石门县,通往县城的道路两侧随处可见运果的小三轮,鲜橘时不时从车上滚落,农户甚至懒得去捡,价格更是低到0.8元每公斤。
中午12点半,草草吃饭中午饭的梁平安,正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发呆,脑袋中不时虑过一个又一个熟人、朋友、关系户,看看哪一个能帮自己度过难关。
“找老刘、老张?不行,不行,找他们,光人情费、赞助费就得让我赔个底掉。”梁平安使劲摇了摇头,把刚想出来不靠谱的主意,用力驱除出脑外。
“老头子,老头子!”正思考着间,梁平安的老婆黄玉珊,风风火火的从外面跑了进来,“快点,老头子,村里来了外面的收购车队,正在村口装箱呢!”
“啥?”
“外面的大老板大公司,来咱们村子里收苹果了,你还不快点,把咱家院子里的苹果,还有园子里没摘的苹果运过去,否则人家走了,就全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