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拾八章 斯诺的感慨与金日成的震惊 (第2/3页)
吐痰权利或者多吐几口”,反而起不到好效果,在目标位面延安,采用“举小白旗”半个小时的惩罚方式,由于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大街上平举印有“请不要随地吐痰”或者“请遵守交通法则”的小白旗,肯定引来来往路人观看,无形的压力会让犯错者产生羞耻之心,并且造成上班迟到等记录,工厂肯定会追问原因,你总不能一周说三次家里有事耽搁了吧?所以政府、社会、工厂多方面促进行人改掉这些毛病。
当然,碰上愣子、二流子这些不肯配合举小白旗的,站在路中间的交警会让他们知道“暴力机关”的存在价值,如果还敢反抗的,红党政府的劳教所可不是吃素的,并且犯罪记录会影响一个人后面的房屋分配、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再辅以正面口号宣传,入小区入户宣讲,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让炎黄百姓逐步养成排队上车、遵守交通规则等好习惯。
吉普车上。科尔仔细观看一路上的景色和建筑,越看越奇怪。从机场到延安市,整条马路都是柏油路,这本来很平常,但那是放在星条旗的国内环境的前提下。在落后的炎黄大陆,铺设这么一条柏油马路就很难想象了。更何况进入延安市区后,所有道路也是如此,再配以路两边整齐的路灯,铺着石砖的行人边道,马路中间刷着的白色油漆指示标记,齐全的红绿灯设施,和崭新的边路三层、四层建筑,都让科尔感到一股星条旗小镇才有的安逸和舒适感。
“斯诺先生,我读过你写的书,你1936年时所描绘的红党世界,怎么和这里一点交集也没有?”科尔实在忍不住了,在车上就问道。
“特使阁下,老实说,我也很疑惑,现在的延安已经和我记忆中的那个延安没有多少重合了,不过当初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建筑,我倒是再次看见了,这里应该是延安不错,只是怎么会变化这么大~~”记者斯诺也很疑惑的回答道。
“难道说红党用了短短7年的时间,就再造了一个新的延安市吗?”科尔不确定的问道。
“不知道,从可能性上来讲,实在很低,别忘了,1937年他们就爆发了和倭寇的战争,一个发生战争的国家,又有多少力量投入到城市基础建设中来?但要是考虑到红党政权的组织性和民族性,实行全民大生产、大建设的话,也不是不可能。”
“看来我们需要从红党高层那里,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了。”科尔总结道。
“恩~~同意!”
中午11点半,延安火车站。一辆特别军列缓缓停靠在2号站台。伴随着“呼~~”的一声蒸汽机轮的声音,整个火车静了下来。
“请各位乘客下车,我们到站了!”火车上的炎黄乘务员,微笑着提醒道。
三分钟后,身穿苏式风格大衣的华西列夫斯基,金日成及其他访问团成员,在炎黄接待人员的示意下,鱼贯走出火车站。没有华西列夫斯基想象中手拿横幅的欢迎队伍,没有旗帜鲜花,也没有乐队,有的仅仅是七八名红党陆军派出的接待人员。
“几位首长,不好意思,因为我党要求政府平常办公一切从简,不浪费老百姓交纳的宝贵税金,所以像礼宾迎检队伍这类的接待编制均被撤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