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拾三章 山陕大建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拾三章 山陕大建设 (第2/3页)

槛,门窗门盒,树架,上梁,钉床檐,盖瓦,粉墙,然后回填!”说到了自己的本业,李老汉满面红光,不断流的说道。

    “这么麻烦?”马三山听得有些头大。

    “哈哈,是啊,好了,咱们边干边说,小顺子!!快放鞭炮!”李老汉一嗓门子传出去老远。

    “好嘞,李大爷,我都等半天了,您就瞧好吧!”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伴随着引信被点燃,热闹的鞭炮声响了起来。

    “鞭炮响,小人避,大家开工上梁喽!”李老汉看到诸事按照事前计划顺利进行,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下着命令,并带头唱了起来:

    上梁正,龙脉兴。

    此木此梁,生得排场,

    你生在何处?长在何方?

    生在高高山上,长在悬岩坎上。

    张郎到此不敢砍,李郎到此不敢放。

    鲁班到此用法术,砍下此木做栋梁。

    栋梁栋梁,听我赞扬:

    你倒在何处,滚在何方?

    倒在黄龙背上,滚在青龙山上。

    手拿锯子走忙忙,师傅命我裁栋梁,

    弯的扭的都不要,裁得不短又不长,

    两头裁得最相当,恰恰黄龙腰身长。

    历史上,民国时期炎黄大陆乡间盖房时,许多百姓认为上梁是起屋中最重要的一环,梁是全屋的根本,象征着主人龙脉旺盛不衰,故而非常重视,因而部分地区上梁时要唱《上梁歌》。

    虽然王凡印刷发放了大量的简易房屋图纸,但是民间惯性和传统习俗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许多人出于自己的偏好,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擅自做主修改了部分设计和风格,这是乡间生活难以避免的。对此红党基层特派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就算了,当然了,由于王凡的出现,盖房子用的不再是红砖,而是灰色的环保砖这一点大原则还是可以坚持住的。

    玉桥村田间。

    “二胖,快点把黑水管搬过去,注意间距,特派员和村长特意嘱咐了!”

    “知道了,赵二哥,不过管子上怎么那么多孔啊?”

    “臭小子!你昨天开会又走神了吧,这叫喷水管,回头水流从哪些孔里面射出来!”

    “啊?为什么这样啊,好端端的管子都弄坏了?”

    “特派员昨天说了,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水,咱们这里虽然有小河,但是水也不富裕,更何况有时也断流。”

    “赵二哥,真断流的时候有这个管子也没有用吧?”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特派员向村长保证了,好像那些打井队打出的叫什么机电井,连上正在建的水泵啥的,可以实现自动喷水,神奇的很!”

    “真的啊,那我一会可得去瞅瞅!”

    “行了,臭小子,快干活吧,一会咱们还得帮忙去修集雨水窖呢,别偷懒!”

    “好的,好的!”

    玉桥村村口。

    “大柱子,快去告诉运输队的老赵,砖石不太够了!”

    “知道了,我这就去!”

    “赵叔~~砖石不太够了!”

    “知道了,我们这就去运,大伙利索点,出发!”

    “好嘞!”

    “明白了,赵叔!”

    山路上,玉桥村的二十多辆农用摩托三轮,“嘟嘟嘟~~”的开动上路了。它们越过几座小山,顺着小道,拐入了王凡修建的陕西公路交通大动脉上来。

    放眼望去,整个交通大动脉上满眼这样的农用三轮车,“嘟嘟嘟~~”的声音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