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李大鲁的婚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一章 李大鲁的婚礼 (第2/3页)



    “你呀也就说说,每次见你都疼他疼得受不了,也别说生了五个丫头才有的他,不容易啊!”

    “嗨,别提那五个丫头,我现在一想到将来的嫁妆钱,我就头疼的要命!”

    “得了得了!”

    ……

    就这样,李家村的老老少少,好热闹也好,帮忙也罢,陆陆续续的赶到村东头李延山一家。

    同一时间,离李家村9公里远的赵家岭,赵翠一家人正在上下忙活着,今天是赵翠当新娘出嫁的大喜日子,屋里屋外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娘,快帮我弄弄头!”翠儿向她的母亲撒娇道。

    “中,中!翠儿,等今天过了门,你就是李家媳妇了,到时可不能再耍小性子!”一边帮女儿梳头,赵翠的母亲一边嘱咐道。

    “知道了,娘!您就放心吧,平时我也认真的学,现在针线女红也熟练了,而且大鲁您也知道,很疼我的。”一身红衣的赵翠回话道。

    “好,好!哎呀,今天我的翠儿真漂亮!”看到自己的女儿穿上代表新娘的红衣后,母亲夸奖道。用后世的眼光来看,此时的赵翠实在是算不上漂亮,反而还带有一些土气。因为要帮忙家里干活,料理家务,赵翠的皮肤晒得比较黑,骨架子也比较大,此外今天的赵翠从头到脚一身红:红头绳、红上衣、红裤子、红布鞋!实在是不符合后世的赢弱美女的审美观,但是放在1943年的炎黄大陆,化纤产业为零,棉花产量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拥有一身红衣服是许多女性一生的梦想,盼望着能够穿上红衣,以最漂亮的身姿出现在未来丈夫面前。

    上午11点钟,伴随着“突突突”熟悉的声响,李大鲁坐在农用三轮摩托车的后面,出现在了赵家岭的村口,引来了一片欢呼,没想到他能够以这么拉风的场面出场(1943年的农用三轮车接新娘应该赶得上后世的大奔了吧^_^)。

    原来李大鲁昨天看到农用三轮车来到李家村,灵机一动,想到了乘坐三轮摩托车去接新娘的主意。当然,他的这个要求如果干巴巴的提出了,一定会遭到前来送货的二位干部义正言辞的拒绝。本能的,自小在村里看过爹爹办事求人的李大鲁,小跑似的进了老爹的屋子,软磨硬泡下,把弟弟孝敬给爹爹的3两茶业(5小包)磨出来2包,靠着茶业,很顺利的就和运货的二位干部搭上了话,听到离着不远,每人又能白得一包茶业,二位干部也就很痛快的答应了他明天接人的请求,于是有了转天的一幕。

    在请来的鼓手和唢呐手卖力的敲打和吹奏下,李大鲁很顺利的行完礼节和程序,将新娘报上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返家的行程。

    中午12点,婚礼正式开始,按照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一系列中式婚礼程序后,新娘被领进新房,新郎官则在外面招待客人。因为战乱,酒这种奢侈品是绝对没有的,于是李延山老汉又咬牙拿出了一包茶业,沏给大家喝。

    “啧啧,好喝,好茶!”一位参加婚宴的年长者,一边品着粗陶碗中的浅黄色的茶水,一边自言自语道。

    “要说李老汉有福了,呵呵,二儿子在军中这么能闯,将来一定是位将军!”喜欢侃大山的炎黄民族,不知不觉就将这一优良传统展现出来。

    “二哥,我问你,你这次给了多少贺礼?”一位30多岁的男人问道。

    “不多,给了10斤玉米、10个鸡蛋!”被叫做二哥的男人答道。

    “10斤?还不多,我咬咬牙,才从家里拿了5斤!”

    “咳,各家不一样,我和李延山的关系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了,这礼就是个往来,等我家里的老大也结了婚,他还得给我送回去!”听到对方惊讶,二哥解释道。

    “唉!你家娃娃是快涨大了,我那最大的儿子才14岁,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赚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