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四章 、一追到底 (第2/3页)
随后他就反应过來,说“不用了,你们去调查他们的社会关系,这边我问一下。”刘后花了四十七小时时间,试图固定这一重大而特殊的犯罪嫌疑人身份,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市长的话,让刘后心情沉甸,压力无限,市委书记惨遭灭门案本身的压力就已经让他喘不过气來,调查中涉及的两个因素更是尖锐:一是目前怀疑的犯罪嫌疑人身份问題,全国无论哪个地方,命案都是要求必破的重案,何况灭门的还是市委书记;一是涉枪案件将这种压力提升到了极限,凡涉枪杀人案,追查凶器必是首当其冲,不然的话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新的恶xìng案件,危害社会,因此涉枪案公-安-部特别关注,两个要命的案件集中到一起,嫌疑对象又是这样一种特殊身份,压力可想而知。
案件能否迅速侦破,除了一些条件和因素外,许多时候纯属运气使然,不作jǐng察,当然不会理解,不是作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收获,许多案件如果最初几小时或几天不能水落石出,一旦拖延超过一周以上,大多数便成为悬案、谜案和死案。
刘后当然不能也不想让这一重大事件成为悬案。
情况是艰难的,平时,作为刑jǐng支队长的刘后是重大案件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罗本强由于关系入jǐng和一路晋升,不懂业务,破案基本指不上他,但好歹有那么个人可以汇报和请示,肩上的重担有他顶着一半,出了问題责任也可以小些。
可现在不同,案涉他的亲生父母、妹妹和孩子们被害,而且这个人连手机也联系不上了,只能靠他一个人拳打脚踢,全力指挥办案。
尤其面对平时骄横又爱挑剔的顶头上司家的灭门惨案,虽说案发后在现场迅速成立了专案组,然而领导们仅仅是挂名而已,业务套路和有关决策还是要他來决定。
办对了,自然功成名就;可一旦办错了,就不仅仅是受处分那样简单了,平常关系不错的张铁山等中层干部忍不住提醒他“省厅、部里的专家组马上就到了,案子不是你一个人能破的,你也得为自己和我们着想啊,别总是傻干傻干的……”
尽管不便明说,但背后的潜台词人人听得出來!!这么大的事,宁可暂时破不了,也别整砸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两个月前组织部门已经找刘后谈过话,也考察完了,不出意外的话,即将退休的一位副局长倒出的位置非他莫属,一旦这次弄砸了,让罗本强回來挑出毛病,犯错误事小,“副局”要是跟着泡了汤,得不偿失,不如拖几个小时,等到罗局长回來,专家组也到了,领导决定咋破就咋破,既保险又安全,否则出力不讨好,大家也得跟着吃热乎的,罗局长那关就过不去,犯不上。
刘后何尝不这样想,要说私心杂念,他一点也不比别人少,不说别的,单就罗本强他就不服气,从感情上他从來也沒有接受过这个人,自己比他整整大十岁,干了多半辈子公安,出生入死才熬到这个职位,罗本强本是工商局小车司机,后來调到公安局给领导开车,满打满算入jǐng不过四年,中间去刑jǐng学院镀了两年金,回來就成了他的分管副局长,如果不是感觉自己升得太快了,连现在刘国权局长的职位说不定都成他的了,可是社会就这样,这种情况也不是他一人,气愤归气愤,牢sāo归牢sāo,谁也沒有办法,平时对刑侦业务一窍不通不说,还极爱摆谱,端架子,每次案情分析会上,他打足了官腔,最后还是要依靠刘后的思路。
但是,想归想,刘后还是按自己的职责办事,一点也不含糊。
宁肯办错,决不迟疑。
刑jǐng支队内部下设一个特情大队,对外也称“阵地控制”大队,一些喜欢穿便衣的jǐng察,每天跟社会上出入各种娱乐场所的“耳目”和各种角sè近距离接触,交朋友,有的人知道他们是jǐng察,大多数人不知道,通过他们以及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社情,每有大案要案发生,这些人就派上了用场,许多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