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九章 、突发大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九章 、突发大案 (第2/3页)

着,忽然接到电话:下面二十八道沟乡来的!

    “杀人了……”

    “五死二伤!”

    这一信息是通过摇把子电话经过一个又一个交换台好不容易转到悬圃县公安局的,然后又有人匆匆忙确认消息之后,放下电话顾不得屋里正在严肃认真开的局党委会,向孙伟和肖子鑫报告!

    “二十八道沟?死的是什么人?”孙伟倒吸一口冷气,惊得差点没从座位上跳起来:“消息准吗?”

    “准!肯定准!死的全是参农――”接电话的办公室人员说:“派出所打来的电话,所长已经上现场去了……”

    “谁打的电话?”肖子鑫冷静地追问了一句。

    “副所长,姓江……”

    孙伟和肖子鑫一听,立即明白,他们任上最厌恶最严重的一起大案要案就这样毫无疑问地瞬间发生了……

    “好了,局党委会至此结束!”孙伟啪一声双手一拍桌子立即起身和肖子鑫简短商量后,说:“家里由副政委江永辉同志全面负责,老阮、金伟、还有安心,咱们立即赶往二十八道沟,快,叫车!”

    “刑jǐng大队!马上出现场――”外面传来刑jǐng大队长安心的喊话声。

    “有现场!快!!”

    外面走廊里很快便传来大呼小叫声,整个公安局前楼气氛立马紧张起来……

    县公安局的jǐng察近年来虽然不断更新换代,然而仍然明显不足,各种类型的jǐng车一出现场便更是参差不齐,数辆jǐng车呼啸着陆续冲出了县公安局大门,已经上路了,第一辆车里的孙伟和肖子鑫才向县委书记高文泰和县长程凡报告了这一突发大案的严重后果……

    深秋。二十八道沟一家小旅店内。

    老郝头是土生土长的二十八道沟乡b国族自治县某联办参场老户。这次他到一百多里外的二十八道沟办完事住店时,在这个小店里遇到了一个衣着不整、面sè憔悴的住客。因同住一屋,闲谈中知道了这个长着络腮胡子、挺能讲的“店友”是黑龙江人,来此找活干……

    老郝头问他有身份证吗?

    他说没有。

    问他叫啥名?

    他说叫“刘子义”,又说他是一步步走到这地方的。

    老郝头开始不太信。如今,谁出门不坐车还像过去老辈人那样搁步量呀?但刘子义说真的,两千多里地,他顺着铁路线一步步走到悬圃县(与b国隔江相望),到了悬圃县才知道中国地界至此就到头了,因为没钱住店吃饭,又当天饿着肚子返回来,想在二十八道沟乡找个活干。

    老郝头听后大为感动:这样的人,吃苦出力肯定是个好家伙!

    这老郝头,过去家境贫寒,没文化,年轻时遭了不少罪,没过上好rì子,却有着一颗长角山区普通百姓都有的善良心肠。后来手里有了俩个闲钱,年岁也大了,诸多原因,至今仍是老轱辘棒子一人,无儿无女,跟这个刘子义闲唠竟唠出一汪老泪和感情来。

    刘子义说他走了三个来月,从家乡走到哈尔滨,再到吉林,又奔侗花,再奔角山,最后到了悬圃县,才知道不能走了,前面是鸭绿江,对岸就是b国。老郝头从自己的事中回过神来,问他这一路就没找着点活干?刘子义说找了,都不合适。

    老郝头感慨地点头:“咳,不易呀!”

    他想请刘子义出去吃碗拉面,刘子义说吃了,不饿了。

    “咳,块儿八毛的,你要没吃咱们就去吃点,也不算贵,请好的我也请不起,要是没吃你就别挺着,我这有钱。”

    老郝头实实在在的说,刘子义说他真吃了,吃的也是拉面。那也就罢了,老郝头点点头。

    人熟为宝。更何况老郝头又是憨厚朴实的山里人,就为这个认识不到两小时的“刘子义”指了一条后来谁也想不到的“路”。

    躺在被窝里,他边一支接一支地抽那七八角钱一盒的劣质香烟,边问刘子义:

    “你家都啥人?”

    “就我一个,没啥人了。”

    “父母……”

    “过世了。”

    “呵……那你都会干啥活儿?”

    刘子义就说了一大串,包括泥瓦匠木工和钣金。老郝头又续上一支烟,咳嗽了一阵说:“这些活在山里都不大用,管理参你明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