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2/3页)
说什么。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哇!你刚才那句话太有哲理了,是谁说的?”张美清抓住了刘淼话中的一句。
刘淼一愣,忽然想起这个时空并没有所谓的“金古梁温”,自然也不会有金庸名著中的《九阳真经》咯。
“哦,那只是我随口说的。”刘淼连忙搪塞过去。
好在张美清也没有追问下去,于是刘淼拿着自己的稿酬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猜测昆仑会出什么招数来对付自己。
而在刘淼走过编辑部的开放办公区的时候,几个新来的小编辑就在那窃窃私语。“你们猜猜小老板最近又拿了多少稿费?啧啧,我听前辈说,少年社大概七成的股份是在小老板手里,而这些钱都是当初小老板写小说赚来的。最近东方电视网热播的那部《秋天的童话》就是小老板早期的作品,看得我虐死了。当初看小说的时候就虐得我死去活来,现在看电视剧完全是自己找虐。我妈陪我看,直接是一边看一边在那哭,纸巾这几天都用了好几盒了。”
“你也在看啊?小老板以前的作品其实都挺适合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的,不是那种纯纯的初恋,就是那种纠葛不断的家庭**剧。”另一个编辑插嘴道,“我听说那‘生死恋系列四部曲’是一次性卖掉了,不过他的初恋三部曲的版权还在手里。但是要我说啊,小老板后面在咱们少年社写的那部《秒速五厘米》才是真正的催泪神作。我听版权部那边的同学说,这部作品的电影改编权和剧集改编权已经抢破头了,但是小老板一直咬着不松口罢了。听说小老板自己投资了一家什么梦工厂动画公司,准备首先做动画电影呢。”
“动画片?那不是小孩子看的么?”有编辑不解道。“这能卖多少钱啊?”
“别乱说,以前我不是觉得那连环画,哦不对,是漫画。我以前觉得漫画也是给小朋友看的,最多就是给小学生看看。但是我从漫画部那边才知道,咱们两本漫画杂志,双周刊的《星期天》和月刊的《花样绮梦》的销量和销售额至少是咱们杂志部的两倍有余呢。而且这两本杂志的主力阅读人群是14岁到25岁人群,压根和小孩子没关系。所以,我觉得小老板投资动画公司应该大有可为。我就喜欢《星期天》上的《灌篮高手》和《名侦探包慈》,还有《花样绮梦》上的《凡尔赛玫瑰》,这些都很适合改编成动画呢。如果动画在电视网播出的话,我一定第一时间收看。算了,不说了,卓然主编看过来了。”
刘淼在资金充裕之后,立刻在潭州投资了一家梦工程动画制作公司。好在这个时空的华夏并没有断了动画电影的根,要不然当年被日本人学了去再返销回来并走红全国的尴尬就难看了。不过和那个时空有些类似的是,这个时代的漫画电影在分镜头的转换和情节节奏的控制上还是大难题。但日本那边的制作公司也只是刚刚摸到门槛,也没有办法给予太多的指导。
好在华夏动画从业人才倒是不少,刘淼精挑细选之后基本保证了自己的动画制作公司能够同时制作三部到四部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