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解《易筋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详解《易筋经》 (第2/3页)

  十六、手贴命门――横步正立,两腿微屈,双手握拳置于背后。拳背分别贴于左右命门,即肾脏部位。

    十七、手贴命门――横步正土,两腿微屈,双手掌心分别贴于左右命门。

    十八、俯卧运动――身体呈立正式向前倒地,以手掌和脚尖将身体支起悬空,就叫俯卧式。俯卧运动功法有三种:手臂屈伸,身体上下起落。臀部抬起,手臂屈伸,身体前下后上、斜上斜下起落。手臂屈伸,臀部提沉,上身贴地向前、抬高向后,反复作园运动。功法又分三步,手的支撑先用掌,后用拳,最后改用手指尖。随着功夫加深,指亦递减,直至可用一指支撑为大功告成。

    功法要点:

    1、呼吸一次,加一层力。加力之后,保持力度。每式以呼吸九次为基数,可渐渐增加次数。呼吸方式为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2、俯卧运动速度宜缓慢,不计次数,力尽为度。‘

    3、每日至少练功一次。练功最好在清静处。练功时一定要聚精会神。

    少林寺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手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或日:日行三次,久久功成,力充周身,照势取劲,无不响应,骨紧筋坚,骇人听闻。

    千把攒

    起式:横步正立,双手握拳,平置胸前。诸式皆起于此,而止于此。

    第一式:双手掌上托,仰视手背。

    第二式: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左抓拧成拳收回。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右抓拧成拳收回。

    第三式:左掌向左推出,拧抓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拧抓成拳收回。

    第四式:左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此式脚不动,只拧转身体。

    第五式:左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第六式:左掌向左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第七式:双手在胸前交叉,向上托起,左右分开,向下划弧还至胸前,反复。

    内壮功

    内壮功法,外借揉搓,内资药力。行功之时,先服药丸,然后运作。

    其内服药如下:

    人参、甘草、白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朱砂、野蒺藜、白茯苓、共碾为丸,行功前先服。

    功法具体操作如下:

    练功从正月开始。其法赤上身仰卧,令少年童子三四人,以手掌按于上腹部之中心部位,自右向左揉之。练功者内观意守,以不觉酣然入睡为最佳。每日行功三次,每次二小时。

    以后每过一月,即于所揉部位周边旁开一掌,推揉如前。其原先所揉部位,则以木杵轻轻排打。

    从五月起,揉搓如前,而以沙袋代替木杵排打。其排打次序,先中间,后两边,从上向上,由梢向根。只排躯干肩颈,不涉四肢。

    从九月起,揉搓排打转向背部,方式一如胸腹。

    十二月行功期满,即告成功。

    世传《易筋经》有多种版本和抄本,形式(功架)虽然不尽相同,功法却并无太大的实质性差别。上述数种功法颇具代表性,对认识众多的《易筋经》有着特殊的意义。

    各门派流传的易筋经功架,都是取自该门拳法的拳架。例如《八大劲功》的功架取自《看家拳》,《十二式易筋经》的功架取自《少林拳法十八式》,《十八式易筋经》《八段锦》《千把攒》的功架,则明显取之于少林拳。

    除了拳式之外,易筋经功法往往就是武术基本功,例如用折身下腰之类增加柔韧性,用俯卧运动蹲起运动增强腿臂实力之类。

    易筋经还有一些功法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承载力,即抗击力。《八大劲功》的自我排打,《内壮功》的加力按摩、木杵捣打沙袋挥击等等便属于此类。

    易筋经的功法,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动态功法一般采用动力守恒运动,即运动时肢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力量。静态功法一般采用层层加力运动,即功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每呼吸一次加一次力。此等强刺激满负荷的重复运动,能够在潜意识深处留下永久性记忆,从而完成技能与潜能的转换,最终会在适当的时候产生无意识释放的奇妙效果。

    动静两种练法,就是易筋经的真正的学术秘密。一旦认清了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突破固有形式的束缚,而使自己偏爱的技术模式实现学术性的超越。

    长期以来,易筋经已经被高度神化了,这真是学术的悲哀!例如说易筋经练成后可以并指入牛腹、单掌切牛头、握石成粉、不惧刀砍斧劈,刀斧加身自然反弹回击来犯者,人若击之反自受伤,并且无药可医等等等等,玄得要命。而所有这些,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若不然,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大师表演单掌切牛头、板斧劈脑门呢?

    至于易筋经久练,确实可以达到筋骨强健、形动势随、力随意到、百节争鸣,这是不争之事实,是易筋经真实的效果,也是任何人通过修炼都能够达到的。

    但是易筋经是武功修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决不是武功的全部内容,也决不可能代其他方面的修炼内容。近代有人把桩功从易筋经中分离出来另立门户,并义排除了其中动力守恒和层层加力的内容,极言此等形式就是武学的不二法门、无上妙请、最高机密,殊不知易筋经尚又不能取代拳**动,易筋中的部分内容连易筋经都无法涵盖,又怎么可能包容整个拳学系统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易筋经系列中的《内壮功》。

    透过复杂的表象看本质,内壮功的核心不过是按摩加排打。至于神奇的内壮功药丸,不过是八珍汤加朱砂蒺藜白茯苓而已。

    八珍汤白茯苓虽是补益药,无病久服未必相宜。野蒺藜中似含某种激素,过去农村常常用于给肉猪催肥,人吃多了怕是无益。至于朱砂,因其中富合水银硫黄,皆有毒性,长服久服,就会慢性中毒。连服三百六十天,怕功末上身病先来,何苦来着?看来,药丸还是不服为好,功法照练就是。

    在当代武林,《易筋经贯气诀》明情说不过是武坛上的摆设,因为它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它的学术功能。目前修炼易筋经功法的人很少有研读《易筋经》经文的,持有《易筋经》经文的人,往往并不修习易筋经功法。所以,许多人并不知道易筋功与《易筋经》是学术兰图上对应的双向座标。为此,我采用功法与经文对照的形式举例说明,以便朋友们对此有个初步的认识。

    功架:束身连提1提气长力(八大劲功)1横步下按(十二式易筋经)

    经文:此直起直落,不偏不倚势也。直身正式,阳不得入于阴分,阴不得入于阳分,各归本位,上至百会穴而交,下至涌泉穴而聚,阴阳入扶只在两头也。

    功架:一力横推(八大劲功)1一字推掌(十八式易筋经)、左右推抓(千把攒)。

    经文:此侧之势也。侧势阴阳各居其半,故左侧势者,右边之阴阳并入,以左边之阴阳扶之。右侧式者,左边之阴阳并入,以右边之.阴阳扶之。

    功架:前后紧肘(十二式易筋经)1扩胸运动,、手贴命门(十八式易筋经)

    经文:此平转开合式也。开胸合背者,阴气分入阳分3开背合胸者,阳气分入阴分。势分两边,故气亦从中劈开分入分扶之。

    功架:运气左右(八大劲功)、叉步扭身(十八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