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生命顿悟 (第2/3页)
我看到了这让人震憾的一幕。从这时起,我打消了轻生的念头,而是决定要振作着活下去。于是。我开始了求学之路。十年间我去遍了欧洲与美洲,学会了七国的语言……”
……
从理塘回来之后,袁锐发现徐彦卓似乎变了一个人,身上的沉重之感一扫而空,久违的微笑又挡挂在了他的脸上。袁锐知道,这一切都归功于那个叫胡若珊的女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能左右徐彦卓思想的人。可是胡若珊从理塘回来之后,便消失了。袁锐几次询问。都被徐彦卓用话岔开了。
没错,理塘之行让徐彦卓想明白了:现实终归是现实。没有重来的机会。既然已成为现实,就应该拿出认清一切的态度,不管经历着怎样的考验与挑战,都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勇敢面对,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享受过程。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1927年正月十五刚过完,徐彦卓便乘船来到了上海。
“公子,这位是《迷津报》的副总编陈布雷先生。”黄世仲向徐彦卓介绍道。
“陈先生,久仰大名!”徐彦卓对陈布雷笑道。
“徐彦卓公子,你听说过我?”陈布雷不可思议道。
“岂止是听过,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徐彦卓如数家珍一般说道:“陈布雷字彦及,号畏垒,因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1911年,陈先生进入上海《天铎报》,才华出众,勤勉敬业,很快成为上海报界的著名记者,撰写了大量拥护辛亥革命的时评。当年,孙中山先生代表临时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对外宣言》,就是由陈先生翻译成中文最先在《天铎报》上发表的。后来,陈先生又转到《商报》做编辑主任,五年前做了《迷津报》副总编辑。可以说,《迷津报》有了今天的规模,陈先生功不可没。”
陈布雷谦虚道:“这些都是黄总编的溢美之词,陈某可不敢当。”
黄世仲在一旁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