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1章 兵临城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51章 兵临城下 (第3/3页)

城和各国公使接洽,请其转达张勋,提出了取消帝制、解除辫子军武装、保全张勋生命、维持清室优待条件四项停战条约。

    各国公使推荷兰公使为代表,把讨逆军的条件转达给张勋,力劝张勋接受,并表示各国愿意承认张勋为国事犯而加以保护。

    张勋虽然眼见大势已去,但见徐彦卓不再干涉,仍然打着如意算盘,他想通过外交关系,率领辫子军安全地退出北京,回到徐州老巢,同时他向溥仪提出辞呈,溥仪皇帝哪里能管得了张勋,不得不批准。

    张勋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复辟美梦竟是昙花一现,而徐州会议时那些“唯大帅马首 是胆”的督军们,竟然现在用“拖”和“等着瞧”的态杨度来看他唱独脚戏。在大势已去的情形下,他想一走了之。

    当段祺瑞通过外交团向张勋提出解决时局的四项办法后,张却用四句歌谣来作答复,他说:“我不离兵,兵不离械,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

    7月9日起,讨逆军联合近畿的北洋军,兵临北京城下,对北京采取了大包围,复辟的局面是彻底的瓦解。讨逆军虽然把北京城包围起来,可是总想不战而胜,尽量避免在北京城内用兵。所以再次通过外交团从事和谈,只是张勋的态杨度很顽强,坚决不缴械,一定要自己带辫子兵回徐州。

    和平解决无望,讨逆军决定攻城。徐彦卓转告段祺瑞讨逆军,同意攻城,但大炮只许发放实弹一发,其余则以空炮威胁辫子军投降。

    讨逆军攻势开始,一切都很顺利,辫子军完全失去斗志,讨逆军东路由朝阳门攻进东单牌楼及东安市场,西路由宣武门向北到西华门,残余的辫子军被迫集中到南池子一隅。占领宣化门的讨逆军,在城楼上架设了大炮,炮口对准**和南河沿的张勋宅院。

    就在张勋顽抗之际,突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这个消息对张勋来说不谛于晴天霹雳,同时也瓦解了辫子军的斗志。(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