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兄弟聚首 (第2/3页)
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宝贝儿子的身上。如今孤寡一门,没事还常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呢,如今若是真有这种事, 那可真是家门不幸。自己原指望儿子为蒋氏一门增光添彩呢,谁知也是这么个不争气的纨绔子辈,才14岁就弄出这种伤风败俗有辱门风的丑事来!叫自己如何面对蒋氏家庭的列祖列宗呢!想着想着,不由伤心落泪起来。
蒋志清的外祖母姚氏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特意把女儿王采玉找到葛竹来,面授机宜: 既然口风已经传到外面去了,倒不如假戏真唱,索性找个媒人到毛家去正式提亲, 把毛阿春明媒正娶到蒋家来,一来可以堵住乡邻们的嘴,二来也就此给志清这匹野马驹子套上个笼头,省得一天到晚惹事生非。
王采玉左思右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遣了个媒人到岩头毛阿春家去提亲。
毛阿春的母亲叫蒋赛凤,是蒋志清的堂姑。蒋赛风早年嫁给岩头毛凤扬为妻,毛凤扬因病去世,遗下一个女儿,名毛阿春。蒋赛凤自从丈夫病故后,因为家境凄凉,便经常带着女儿毛阿春回到溪口娘家居住。同是中年丧夫,王采玉与蒋赛凤虽是堂姑嫂的关系,但也经常往来叙语。因此,蒋志清自幼便常能见到毛阿春,彼时两小无猜,在一起玩得颇为开心。这毛阿春生得眉清目秀,性格开朗活泼,年岁也与志清相仿,两个孩子青梅竹马,彼此的印象都很好。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当蒋志清来到榆林读书后,便经常利用私塾放学的闲暇时间到岩头去看望堂姑,顺便找阿春玩。
最初,蒋赛凤见堂侄能来看望自己,心下高兴,面子上也觉得光彩,所以还能热情款待。后来,风言风语的传到了蒋赛凤耳朵里,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没有是非还难免有人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呢,如今出了这种有伤体统伤风败俗的儿女情事,蒋赛凤焉能不火冒三丈?她把女儿关在房里训斥了一顿, 严令她今后再不准同来往。训斥了女儿,蒋赛风仍然觉得余怒未消,有心找到榆林去再骂王采玉一顿,转念一想,这样岂不是把这件丑事张扬出去了吗?于是,她打消了兴师问罪的念头,决定闭门在家坐等蒋志清这个混小子上门,只要他敢来, 看不把他骂个狗血淋头!
两位母亲一个伤心,一个生气,殊不知这风言风语实际上只是一句戏言引出来的。
蒋志清到堂姑母家去得勤了些,发现毛阿春已经出落成一个姣美可人的“大姑娘”。十几岁的男孩,对男女情事似懂非懂,言谈之间也不知避讳什么。
恰好蒋志清的表舅父陈春泉的孙子陈远离也同蒋志清一起读书,两人既是同学,又是叔侄, 年龄也都差不多,平时关系非常亲密,陈远离见蒋志清常跑去看阿春,平时嘴里也常念叨阿春长阿春短的,便打趣道:“阿清叔,你讲阿春这样好,那样也好,干脆把她娶过来当老婆不好吗?”
蒋志清毕竟还是个孩子,所谓“童口无忌”,当即便不加掩饰地说:“讨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