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章 三个半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6章 三个半人 (第2/3页)

”袁世凯语气低沉,可见甲午战争对袁世凯的刺激也是不小。

    “中日谈判恩师也是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为大清的利益着想。他在谈判中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用电报向国内请示。特别是赔款数额,由于我方密电码早在战前就被日方破译,因而二万万两赔款的底线早被日方掌握,恩师无论如何在谈判桌上辩争也无济于事。弱国无外交,国力太弱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恩师签字后老泪纵横。《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愤四起,国人又不能指责慈禧太后,故将矛头指向了恩师,恩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才做了大清丧权辱国的替罪羊,但他却从来都没有申辩过一句。”

    袁世凯所说的这些,在座的都是第一次听说,顿时唏嘘不已。

    “因为《马关条约》的强烈刺激,恩师发誓终身不履日地。后来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随从再三劝恩师,恩师始终不肯踏上日本国土。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恩师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恩师以75岁高龄在呼呼悠悠的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挪了过去。”说到这里,袁世凯有些哽咽了。

    “十年前,恩师临终之时专门差人给我送来了一封信,信中只有寥寥数语,但我一直铭记在心底。今日,徐公子来了,我将它公之于众,让我们共勉吧!”袁世凯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皙子,你给大家念念!”袁世凯顺手将信递给了度。

    “咬碎钢牙咽进肚,待从头,收拾旧河山。倭人图我之心不死,他日必有一战。务必倾全国之力战之,不雪国耻,死不瞑目!”杨度一字一句慢慢地将李鸿章那封信念了出来。

    徐彦卓在后世听到的几乎都是指责李鸿章为卖国贼,今日却从袁世凯口中听到了不一样的李鸿章。李鸿章信中所言悲壮无比,一个心有不甘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