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章 武研院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章 武研院5 (第2/3页)

张弓,战时可利用摇柄绳轴事先张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职业射手发射。发射时虽有先后之分,但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连续发射”。这种弩在宋代较为流行,《宋史・太宗一》:”十二月乙丑,幸讲武台观机石连弩。”《宋史・真宗二》:”六年春二月戊寅,幸飞山雄武营,观发机石、连弩,遂宴射潜龙园。”《宋史・礼志二十四・军礼・阅武条》:”其按阅炮场连弩及便坐日阅召募新军时,令习战如故事。”《宋史・卢斌传》:”俄复大设机石、连弩、冲车、云梯,四面鼓噪乘城,矢石乱下,斌与州将随机设备。”《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传》:”蛮复连弩北岸。”《武经总要》记载了宋代的这几种大型床弩(图八、九、十)。其实质是将数张单发弩合而为一,由一人射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续射击,但我们认为这类连弩主要是强调连结的意思。它张弓时需要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一齐出力才行。

    我认为,这也不是诸葛连弩的类型。因为:1,迄今为止,在一张弩床上最多只能架四张弓,最高只能实现四矢连发,不可能连发十矢,更不可能象马均说的那样,”可令加五倍”,连发五十矢。2,这种笨重的弩床也难以携带,不适宜西南及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3,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4,这种矢也不可能是”以铁为矢”。

    另有一种连续发射的弩,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记载,明人曾研制出”诸葛武侯弩”(图十一),后来清人在此基础上,曾制造出”弹弩”:

    这种弩,我们认为就是失传甚久的诸葛连弩,至少是这种类型。首先,其”矢长八寸”,能连续发射十矢,符合诸葛连弩的两个基本数据;又极为轻便,步兵、骑兵都能随身携带,适宜西南与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惜当时火炮已经使用,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未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未能推广,不久再度失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