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学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学兵 (第2/3页)

我好歹知道这厢军是类似于预备役的一种辅助部队。根本没多少战斗力。作为主力部队的禁军无论待遇和战斗力都不是厢军可比的。这讲解员显然没看好三三制这等后世的智慧。

    为什么会这样?我试图解释三三制的好处,但这就要观察出胜捷军现在兵制的不足。仔细看了一会儿,我发现,我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三三制是适合火器时代的兵制,在这冷兵器时代并没有绝对优越性,相反还会有很多不方便的限制。我突然得出了个不好的结论。我这个拥有壹千年知识沉淀的现代人,在古代的指挥能力,可能还不如童衙内那个草包

    这个发现让我十分的惊恐。本来我并没有想着什么带兵打仗的事。可人总是会变的,剿匪后,做个绝世名将,挽狂澜于即倒。甚至平定金国、西夏、蒙古乃至全世界的念头也不时蹦出来让我小小的兴奋一下。可是在我的野心不断的膨胀后,突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竟然是个连赵括都不如的人时,打击可想而知了。

    这时,讲解员为能够指出我的“错误”而得意,话也就多了起来。于是,一大堆我以前从未想到的各种冷兵器的基础知识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次,我放下高高在上的现代人的心理,认真听着这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苟老弟,感觉如何呀?”不知不觉,操练已经结束了。张统制安排好手下后,来看我。

    我从浩瀚的冷兵器战争知识清醒过来,惭愧的对张统制道:“名不虚传呀!小弟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操练。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还要多向张兄请教。”这话半真半假,佩服倒是谈不上,可我确实有了多来偷师的念头。

    张统制哈哈笑道:“以老弟的才学,向我这个老粗学习岂不可笑。我可不够资格当老弟的老师。这样吧,我帐有〈武经七书〉一套。我是老粗不识字,本来是让夫们给我讲读的。里面可都是带兵的窍门。就送与老弟了。”

    《武经七书》我听说过,这是宋朝为了培养将军而制定的兵法教科书。里面分别是《孙兵法》《吴》《尉缭》《韬》《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三略》。可惜我除了《孙兵法》看我几篇外,其他的只是听说过名字。至于没列入《武经七书》的兵法书如《孙膑兵法》《鬼谷》《孟德新书》《武经总要》《诸葛亮兵法》我更是连是否真有这些书都不清楚。还有那个赫赫大名的《武穆遗书》就算有这书,也得是岳飞几十年后才能写出来。现在就不用惦记了。

    被张统制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我既然来到了这个乱世。赶快多看几本兵书还是很重要的。我连声称谢,心里打定主意,要把我能搜集到的兵书都好好研究研究。这兵营,我也打算经常来看看。

    接连的日里,我突然对军事上感兴趣让香香十分疑惑。一天晚上,在我挑灯夜读兵书时,香香照例给我端来茶水。然后小心翼翼的向我进言。含含糊糊的表示,朝廷重轻武。我的官职里官的级别明显高于虚衔的武职。而且辽国京城都被攻破,辽帝也在金兵的追逐下惶惶如丧家之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