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望中死去的甘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绝望中死去的甘地 (第2/3页)

“试点”,开始实行“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制度后,他们除了用一个空头的头衔替这些贱和低种姓“摘帽”外,还建立专门的学校。从这些贱民和低种姓中间召收幼童,培养知识份子。

    在当时,英国人把话说得非常地高调好听。

    “知识改变命运。”

    “荣誉不列塔尼亚人要想成为真正地上等人,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

    从1944年到1953年,九年的时间,已经够英国人培养出一代的“荣誉不塔尼尼亚”人中的知识份子阶层,然后用他们来取代越来越不安分印度“高种姓”。

    中国有句话,叫上层的那些椅子,动一张都是要死人的。

    诚然,印度上层中,有许多人都意识到种姓制度地落后性,坚决地要求废除,甚至在1950年后,成为印度的整个知识份子阶级都“公认”的道理。

    但是,知识份子这种“小资产阶级布尔什乔亚”份子的“浪漫性”、虚伪性和反(蟹)动性,恰恰就体现在他们的“言”和“行”上,体现在变革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后,自己的立场变化上。

    嘴巴上叫嚷反对种姓制度,可以满足这个阶级的道德优越感。

    可是当种姓制度被废除了,而且是“真真正正”地被废除了,伤害到他们的利益时,这些利益受损的的绝大部分人,往往会象被烧到尾巴的老鼠一般,在第一时间改变立场跳到另一端去。

    继承了林汉心中对人类阴暗理解的阿尔托利娅,非常清楚印度的知识份子们小资阶级是什么样的嘴脸――其实各国的小资小清新在这一点都是一样的。

    于是,她提出来的作法,就是在印度进行“试点”,“真真正正”地废除种姓制度。

    首先开始试验的,依旧是基础最好的西孟加拉邦。在这里,在1951年,英国人辞退了大批“立场不坚定”的“印度高种姓公务员”,换之以他们自己培养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担任。

    饭碗被夺,失业危机,顿时让这些印度国内反对种姓制度的小清新们闭嘴了。许多先前站在街上。挥舞着“反对种姓制度”大旗的印度人,在第一时间认清了自己的“阶级”属性,然后学会了“站在自己阶级利益”上说“实在话”了。

    英国人通过阿尔托利娅,也学会玩弄“阶级斗争”的这件大杀器,巧妙地将殖民地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掩盖了殖民地国家和宗主国矛盾。

    大批前贱民,低种姓出身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取代“高种姓”担任印度官方机构诸多要职,顿时让整个印度上层炸开了锅。

    这一件事英国人做得非常地漂亮,在国际上他们应对中苏的指责时。更毫不客气地拿印度高种姓的反应,反驳中苏两家道:

    当时在欧亚联合理事会关于印度问题的讨论会上,英国人代表如此牛气冲冲地质问中苏两家道:

    “大英帝国在印度正在做的,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正在打破印度维持了两千年的罪恶的种姓制度。如果大英帝国现在就放弃印度,那么谁来继续这场革命呢?靠甘地这伙损失了一点自己的利益,就由反种姓派变成挺种姓派的小布尔乔亚浪漫主义者吗?”

    社会主义阵营人居然被资本主义的发言人指着鼻子谈“革命话题”,这还是第一次。当时的苏联代表气急冲动下反驳道:

    “当然不是国大党这种社民党式的投机主义者。而真正扎根于印度低层的党派。”

    英国代表点点表示赞同道:“你是说印度共(蟹)产党吗?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象拉塔尼游击队那样,大英帝国确实相信他们是可以在印度真正地废除种姓制度。”

    欧亚联合会议上。英国和中苏两国都是在打嘴炮,但嘴炮的内容传到印度后,却把印度的旧上层给吓坏了。

    那种低种姓和贱民出身的“荣誉不列塔尼亚人”,他们只是抢他们的工作和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