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8章 刺杀希特勒(晚上还有一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8章 刺杀希特勒(晚上还有一更) (第2/3页)

真正的德意志人”(胆小如鼠如容克将军)就曾经计画发动一场政变,并且与英国方面联络,希望里应外合。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选择姑息政策,不支持政变行动,反而飞到德国与希特勒签订了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在外援消失之下,希特勒对外扩张又节节得胜,纳粹政权声势如日中天,抵抗运动也就趋于沉寂。

    法国战役后,随着希特勒(伪)在德国和欧洲的政策越来越左,到今年最近两个月甚至公然地开始对德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这些反希特勒的力量在得到利益受损的容克资本家的暗中支持下,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成长起来。

    希特勒对德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步实在迈得太大也太快,就连林汉自己也认为走得太快了,但是这是迫不得已的事。

    主要原因是汉娜对苏联的忌讳。

    德国要进行如此大的变革变动,必然引发国内的巨大的动荡和短期内的国力军力下降,但德国不能缓行下去。

    1941年是个很好的时间点,因为这个时间点,同样也是苏联进行大清洗,军力战力下降严重的转折点。在过去一年的战争中,苏联虽然在土尔其和印巴地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由前线的德军观察员发回来的情报,苏联红军在战争中暴露出成堆的问题,前线的伤亡损失也不小。

    汉娜很清楚,当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后,斯大林这个铁腕人物必然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造和解决。只要再给苏联一年的时间,苏联红军的面貌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1941年同样也是苏联军备大换代的转折时间,新式的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在今年正式开始装备苏联红军。历史上苏德战争爆发时,这两款坦克在苏联红军中的装备数量总和已接近两千辆。

    “在未来的几年里,苏联的红军的战力会越来越强。所以对德国内部的清洗,不能拖下去,一切只能尽快完成。”

    虽然现在苏德正处于“同盟”的蜜月期,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想到再过一两年,对面的苏联就会造出“海一般”数量的t34坦克,想那恐怖的威胁性,汉娜也只能硬着头皮抢时间,急急忙忙地对德国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

    为了提高德国国内的军工生产效率,法国战役刚刚结束后,汉娜就命令新任的生产部部长,对德国国内的军工企业进行强制性地搬迁、整合,以便能适应战争期间大规模量产坦克的需要。这一整合工作从去年五月底开始。经过一年已基本完成。这种对一个国家的产业链进行的大调整,短期内伤害不小,更损害了不少德国资本家们的利益。而在整合过程中,德国国内的大容克们在汉娜的默许甚至鼓励下,大举吞并那些中小企业(注:二战时德国的工业体系,作坊式的味道也很浓重,这也是他们军工产量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在过程中利益受损的人群变得更多了。也无形增强了反希特勒的力量。

    等到德国对西欧和本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系列政策推出之后,反希特勒的力量在国内更得到了急速的发展。

    由于此时的希特勒在德国民众和普通的军队士兵的心中的威望实在太高。稍有头脑的人都清楚发动政变赶他下台完全是妄想,只能将一切押在了“暗杀手段”上。

    慕尼黑的啤酒馆,就是这样反希特勒的人士得到希特勒将在几天后来此演讲的情报后,几天前有意在这儿放了一把火,制造了一起小火灾,然后借着装修的机会。派人秘密地将一枚炸弓单埋在了演讲的讲台下。届时希特勒来此演讲时,启动引爆装置,将其炸上天。

    这一刺行动正是由,几名首脑,历如魏兹里元师和贝克上将也参予了。但具体的执行者,却是几位很早就参加了这个反希特勒组织的年青军官。其中一名名叫魏德林的军情局的军官,他是1935年时就加入这个反希特勒组织的“老人”,也是德国最好的“火暴破”专家之一。

    由于晶体管的提前出现,无线电遥控引爆技术也提前诞生了。为了暗杀希特勒,魏德林制造了一枚无线遥控炸弓单,然后在反希特勒组织里的“装修承包商”的配合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