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强则示敌以弱 (第2/3页)
世界上没有各方面性能都完美的战斗机。有得就有失。在发动机性能相当的情况下,追求飞得更快,就必然造成飞机变成“飞行石板”,付出机动性能和操纵性能下降的代价。飞机的瞬间机动能力出色,盘旋性能好,往往航向稳定性就差;航向稳定性好,就必然导致盘旋性能受到影响。
f90战斗机虽然是好飞机,但是林汉却对他提出了许多过高的要求:又能上舰,又能空战,又能俯冲轰炸,还要有高速度。谭克博士满足林汉所有的要求,但付出的代价就是对新手飞行员不太友好,尤其是飞机受伤时操纵更是不易――实际上谭克博士在设计f90时,受要林汉干扰极大,林汉给了他f4u海盗战机的结构草图以供参考,谭克博士参考他的外气动外形,弄出了性能缩水版的“海盗”变成了f90,具有了f4u的空战俯冲性皆出色的优读的同时,也继承了他对新手飞行员不友好的缺读。
在高志航或余生这些精英飞行员手,f90是可怕的利器,但在飞行小时只有两百出头的新人飞行员手,f90就是一匹不好操纵的野马。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红军最好的f90飞行员,大都集在上海和杭州一线,其又以把f90当俯冲轰炸机用的轰炸机部队素质最高,而且福建这儿的空军一半都是刚出航校的新手。
让新手飞行员和老手飞行员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和,大量地参予福建上空的空战,这也是考虑到战争有可能长期化的因素。不趁着现在对日本飞机还有着代差的优势让这些刚出航校的菜鸟们上天搏击,万一战争长期化了。英日两方获得了更好的飞机后,情况反而更加不妙。半个月的空战下来,新生的红色空军成长了许多。
发生在福建的空战,f90的娘家福克公司非常地重视,他们和he51的娘家亨克尔公司一样,都派出了一批技术人员驻扎在福州,针对降落后飞行员反映的飞机的各种故障和不足问题,在第一时间通过无线电发回德国总部,然后在那里由相关的试飞员根据情报反馈的资料进行试验测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办法。最后再发回国。由地勤根据总部反馈回来的解决方案对飞机进行改进。当然,有些小问题则真接就由地勤和技术人员,飞机员讨论后现场对飞机小修小补改善解决。
即使是在活塞战斗机时代,一架战斗机性能的完善。同样也是要以年来计算的。即使是最快的f4u。他在参战后。解决了所有设计上的小毛病,变成一架完美的战斗机,前后也用了一年半以左的时间。而二战名机喷火,bf109,完善设计的时间就更长了。
战争是技术发展最好的催化剂,福建和台海上空的空战才打了半个月,参战的两款飞机就各自找到十余处需要改进的缺陷。
而参加空战的he51冷式战斗机,由于飞行员全是德国空军飞行时间超过上千小时的精英老手,有些甚至是试飞员。他们的飞行技术更高,则在空战无一损失,在福州义序机场参战十二架he51,半个月下来共打下了三十架日机,诞生出一堆的王牌。
而红军方面诞生的第一个空战王牌,居然是起义的炮党飞行员高志航。
对于这位抗战历史上的空战名义,林汉早就深知其大名。杭州起义后,出于对这种临时起义的“敌军飞行员”的不信任,最初空军的一些人并不愿意将最先进的战斗机交给他们使用。但是林汉和红军上层发了一通电报后,红军领导听从了林汉的建议,本着用人不疑的想法,直接就将刚从德国运至刚组装好的f90交给以高志航为首的杭州空军学校的精英飞行员使用。
以高志航为首的一批前南京政府的空军精英,他们大都也是飞行小时上千的精英老手,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很快就适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