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6章 奇袭武汉(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6章 奇袭武汉(上) (第3/3页)

军的“老朋友”,红军对其也十分地客气。南昌城外实际只有一万多人的红军包围监视着南昌守军。

    余下的超过四万人的主力却在南昌和江之间扎下口袋阵,等候江的援军过来。遗憾的是,江西的炮党大军此时早已心胆俱丧,愣是“友军有难不同如山”,围城打援的方案最终失败了。

    不过江西之战在八月份时的战略欺骗却取得了预想的成功,那就是将长江上游的一部分炮党军吸引到江来了。

    南京国民政府其实早就想放弃形势越来越恶劣的江西省,尤其是同样深陷“匪区”的南昌。而江由于紧挨长江,作为钉入江西的钉反而比南昌更受重视。

    为了保住江,南京国民政府从武汉调了三个师增援江,其后果却是导至武汉守军只剩两个师不到两万人。

    江西只是佯攻,湖南不过是把早就含在嘴里的肉吞下去,而湖南的省府武汉,才是红军此战最大也是重要的目标。

    1934年的武汉,可以说国内陆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汉阳的钢铁厂,还有汉阳兵工厂,都是红军期待许久的目标。

    这两年来红军虽然得到了林汉的大量援助,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工业基地,能生产少量的钢铁,自产迫击炮弹,复装弹,但是受制于外部封锁,交通不便,工厂选址不佳等诸多因素,红军的军工体系其实规模都不大。

    注:要建立一整完整军工体系,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光是建一个钢铁厂,要求都甚多,选厂位置得交通便利,附近最好要有铁矿同时也要有煤矿,同时还要需要大量培训合格的产业工人,要有足够时间的技术沉淀积累。

    在红军的月战略方针,拿下岳阳后,立刻就要横渡长江,向东出击,奇袭武汉,尤其是要拿下汉阳的兵工厂和制铁厂。

    在这个敏感的当头,英国战舰突然逆流而上要到岳峰去(护侨)就成了最大的变数。岳阳码头的船队是奇袭汉阳的奇兵,在这关键的时刻,怎么可能容忍够英国人这计划增加变数?(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