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第2/3页)
络起来,他开始关心朝政,开始揣测官家的喜好……
在赵顼继位不久,便屡升王安石后,他没有心存嫉恨,而是看到了机会,他想方设法的了解王安石的政见,并且以此推敲官家的心思。
在王安石入朝堂而遭到旧派官僚抵制的时候,他知道机会来了,还没有资格进朝堂议事的他,竟然奋笔疾书写了一篇力挺王安石的檄文!
他于是由此入了王安石的眼界,在他温良恭俭让的外表下,内藏着刻意的迎合、隐晦的奉承的毒药。
于是王安石被欺骗了,他信任刑恕,深深的信任!他甚至不止一次的在官家、同僚面前说:锦上添花容易,而雪中送炭艰难,刑恕就是给我雪中送炭的人!
王安石此人看人的眼光,向来为人所诟病。苏轼、司马光固然不说,就连赵顼有时候,也对王安石用人感觉到心虚。
刑恕于是得到了重用,不多久,就升任了刑部尚书,成为了变革派的一直重要力量,而他在这个职位上,尽情的施展了他的才能,他所构陷的案子,每一例皆是铁案,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个个旧派官僚就在他手里被贬的贬,降的降。
宋朝士大夫只要不谋反就没有死罪,所以到没有人丧命在他手里,不过倒也有两例小官吏受到牵连,进了刑部地牢,三个月后健健康康的出狱了,结果半个月后发烧不治死掉了。
刑恕逐渐成了变革派的开路先锋,后来王安石辞相后,又换了四届相爷,他的尚书位置却一直稳如泰山,没有更变过。
百官皆知道他是阴险小人,却没有人敢于在朝堂上攻讦。
他比王安石还令人忌惮,因为王安石虽然执拗,但他是个君子,他刑恕,却是个地地道道的阴险小人。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百官见到他都是避道而走,生怕招惹伤他,成为变革派与反对派斗争的牺牲品。
刑恕擦着冷汗,忽而眼尖余光一瞥,就见床上躺着的凌河王子颇为怪异,大白天的地牢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