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八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零八章 (第3/3页)

政敌,但多是贬官、流放,动刀子杀人却真没有过。

    苏轼或者是因为传统的文人情怀的缘故,对百姓有着深深的怜悯同情之心,这种心性放到政治上,便产生了民本思想,他重民生,所以当见到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政策,比如青苗法危害百姓时,便毅然反对了,这也是他与王安石之间虽然君子之交,但在政见上却有会争论个脸红脖子粗的缘故。

    林天忽的高声断然道:“今天这近百赃官,贪腐之多,骇人听闻,实在是天怒人怨!本官以为……必要杀之,以安天心!”他向人群问道:“尔等以为如何?”

    “哗~~”人群登时沸腾,大为欢欣鼓舞,大声高呼本当如此、杀了狗官、不杀不不足以平民愤……

    其中有几个人最是状若癫狂,激动不已,他们的情绪感染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又感染了其他人,顷刻之间,人群情绪更加激扬,如同锻钢之烈火!热烈而又杀机腾腾!

    林天向王安石、苏轼、沈括他们看了看,淡笑道:“三位以为如何?”

    沈括摇摇头,他曾任过司天监、工部尚书。他对这些变法革新什么的,不太感兴趣,他支持并参与王安石变法,那是因为王安石“大兴水利项目”。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下放到杭州担任通判一职,沈括到杭州监查“农田水利建设”之余,与他谈诗论词,他素来佩服苏轼的文采,将其诗词抄录未册,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些诗词被有心人利用,成了诽谤朝廷、讽刺皇帝的罪证,于是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

    沈括为此深感自责,长跪宫门求皇帝宽恕开恩,无果后,索性书信王安石求助,王安石又向赵顼讲情,苏轼这才逃过一劫。被在监狱中关押了一百三十天,后贬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故而王安石、沈括、苏轼三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