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八章 美女的震慑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八章 美女的震慑力 (第2/3页)

个人也跪拜林天宇,只是那站在刘伯温身后的那个人却不下跪。

    “大胆,见到皇上还不下跪!”这时林天宇身边的一个太监对着那人叫道。一声尖锐难听的声音传进耳朵让林天宇微微皱眉,对着那太监道:“给老子退下。”林天宇竟然爆出了粗口,一瞬间周围的所有人都有些惊愕的看着林天宇,不过此时的林天宇却不在乎,站起身来脚下虚浮,下一刻便来到了刘伯温的身边,本来众人以为林天宇是要扶刘伯温的,毕竟林天宇刘伯温的交情朝野之人可都是人尽皆知的,但此时让人瞪眼的一幕出现了,却见林天宇站定后突然抱住那个不行跪拜之礼的人道:“老婆!”

    两个字让人长大了嘴,或许在场的人有很多不知道老婆二字是何意思,但和林天宇呆久了的刘伯温却是清楚的很,抬起头来看了林天宇一眼然后又立刻低下头,心道:“皇上口味真重啊,竟然连男的都不放过。”由于那人易容术的厉害,就是刘伯温也没看出什么来。

    在场的人见到皇帝竟然那么亲密的抱一个男人,一个个看着立刻汗流不止,仿佛在这一瞬间他们感觉自己的菊花都紧了了多。皇帝竟然有龙阳之好。

    好一会儿,林天宇这才放开那个人,伸手抚摸着那人的脸道:“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想给你一个惊喜嘛,自从你走了之后我想你想得厉害,所以将孩子安顿好后我便赶过来了,到了大都后本来想与你直接见面的,不过我看到那些文举武举之后便想给你一个惊喜,怎么,现在的文武状元站在你面前,惊讶吧!”此人不是孙玉如是谁。

    “文武状元?你不会是在说你吧?”林天宇看了孙玉如身后的四人一眼,要知道这三甲之中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而以这文武举来算进来的应该是六人才对,而依孙玉如所言林天宇猜测难道孙玉如说的话是真的?

    “当然了,怎么样,你一个小小的皇帝能娶上一个文武双状元的美女是不是感到非常荣幸啊?”孙玉如此时也有些得意。

    林天宇听了翻了翻白眼,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中国科举的产生,是时代的骄傲,科举意在选才,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状元在中国历史上的政坛、文坛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状元-历史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出现了,朝廷任命吏部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贡举,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南宫)人。在隋末曾考取秀才,人唐以后担任万年县法曹,是低级小官。前后1300年的科举制为历代王朝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进士。今天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状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国16人,两宋118人,辽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张献忠大西国1人,太平天国3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虽然那时开科取士不是唯一的入仕之路,但也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通道,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浩浩荡荡的进军京都。它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官场知识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它是一大进步。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还是初级阶段,考试科目繁琐,有常科、制科两大类90多科,同时采取分级考试制度。清朝的科举程序是:不论身份和年龄,一律都得经过童试(含县级的童试、州府的府试、省级的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科考程序。参加乡试之前必须经过童试,取得生员资格,才能去省里参加乡试。乡试中合格者为举人。凡是经过考生所在县的县试的,就算童生,童生不算功名,但是是一种社会荣誉,往往会得到社会相应的尊重和资助。童生都具备了进入府试的资格;经过了府试的童生就取得参加省级院试的资格,省级院试过关,就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了,国家要给秀才免掉他家庭中的税赋,还要给予资助。

    状元功名柱乡试三年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