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章 报应不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94章 报应不爽 (第3/3页)

才气暴涨一倍,说明他老人家做的是鸣州诗。

    众人纷纷赞叹,不愧是文圣,随便一吟,便是鸣州诗,寻常文人绞尽脑汁一个月都未必能做出一首。

    蔡邕脸上没有任何得意,自从他长大成名之后,公卿大臣饮宴时吟诗作对,他从未有过对手,早已寂寞无敌,早就习惯了众人的赞叹。

    他现在发愁的是,马超那小子似乎对女儿蔡琰不死心,时常来蔡府中拜访自己,说是向自己学习,实际上想借机接近蔡琰,这样下去,若是马超那小子跟蔡琰走在一起,该如何跟河东卫家交代,如何面对其他世家,恩,让卫仲道出来展示才学,让马超羞惭,自动放弃。

    这个时候,蔡邕显然忘了,马超可是一个做过两首传世诗的文尊,也有可能,他对卫仲道的才学很有信心,便扭头问卫仲道:“仲道,你也来一首?”

    卫仲道也吟诵了一首咏梅诗,当他吟诵完,才气如雾,雾气黏稠犹若雨丝,看来他是巅峰文宗,差一步就进入文尊境界,当他吟诗时才气暴涨五成,说明他吟诵的是达郡诗。

    公卿大臣纷纷赞许:“想不到这么年轻就有文宗造诣!”“这么年轻就做得出达郡诗!”“后生可畏啊!”

    公卿大臣的齐声赞许,卫仲道极为得意,苍白瘦削的脸蛋上浮现不正常的红色,他昂起头,望向马超:“马贤弟,听说你颇有才名,可愿吟诵一首?”

    马超却面露迟疑,并未马上回答。

    卫仲道更加笃定,出身西凉樵夫家庭的山野村夫马超怎么可能是传说中的中期文尊,怎么可能做得出传世诗,肯定是剽窃他人的。

    他却不知,马超之所以迟疑,是因为他有太多咏梅诗可以吟诵,一时之间想不出该用哪一首了。

    蔡琰看看卫仲道自傲得不可一世的浅薄模样,再看看马超一脸淡然从容不迫的样子,再看了一眼卫仲道,眼里充满了同情,通过这些天对马超的观察,蔡琰知道,马超之才不亚于父亲蔡邕,他不开口则已,一旦开口就是镇国诗,卫仲道这番是在自讨其辱。

    (猜猜马超会用那首咏梅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