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赶尸道人(上) (第2/3页)
什么问题,便点了点头。他从来没有见过陈可怡的师父,陈可怡也很少提及她师父,不过听张雨欣的话,陈可怡的师父倒似乎挺和蔼可亲。
张雨欣见杨晓武刚刚醒来,行动还不是很利落,便扶起他朝着外面走去,走了两步,又忍不住抱怨道:“杨大哥,你说世界上怎么会有他这样的人。一天到头,从早到晚,说不上三句热闹话。真不知道他一天到晚跟着可怡姐,可怡姐会不会觉得闷。”
杨晓武一愣,马上反应过来,知道她说的是剑奴。对于剑奴,杨晓武知道他的过去,也明白他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只是自己实在不便和张雨欣说什么。
他们走过一段大略二十来米的走廊,便到了尽头,有一间房间,还没有进去,杨晓武便闻到一股清香。这股清香雅韵,有天然兰花的味道,二人尚在房间外面,便已闻到。杨晓武虽不精于茶道,却也知道这必然是上好的铁观音冲泡出来的味道。
杨晓武正打算敲门,便已经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从房间里面传了出来,说:“门没有锁,贫道已经烹好了茶,请进来坐。”
杨晓武醒来这么久,体力也渐而恢复,他松开张雨欣扶着他的手,示意自己身体已经恢复。张雨欣做了个鬼脸,转身便要离开。
“小姑娘,你也一起进来吧!”
杨晓武吃了一惊,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那道人真的这么厉害,没有听到声响,竟能知道外面除了自己还有一人。杨晓武心中暗道: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且先进去再说。
走进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诺大的颜体的静字。看那字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想来写这字的人,必是个胸怀天下,大气磅礴之人。
“小兄弟,请过来这边坐。”
杨晓武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老者,做道人打扮,童颜鹤发,很有几分超凡脱俗的味道,想来便是陈可怡的师父,那个被人们称为赶尸道人的道长了。那道人面前,摆放着一套很齐备的茶具,有很多器皿,杨晓武都叫不出名字。在茶具一旁,有个炭火正在烧烤的炉子,看成色青绿色中光泽闪烁,仿佛是青铜制作而成。相较之下,那炉子上放着的水壶便显得很是平凡了,不过水壶中升起的袅袅青烟,却使人产生一种亦真亦幻的假象。
那道人一边冲茶,一边说道:“中国的茶道起源于唐代,而向后世流传,但在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一百年后,便彻底在中华大地上湮灭。我们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各家所说,皆有不同。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我们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这也正是贫道隐居山林的缘由所在。”
杨晓武忽然想到了刚进来是见着的那个静字,于是便说道:“在茶道里,静乃是四谛之一。道家便有坐忘一说,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
“年轻人果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