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长江遇袭 (第2/3页)
姐不是后世的那种建立起了各种的大坝以及附近的工业区,使得江水以及不再是他应该有的颜色。没有经过工业污染所以现在的长江水有些地方党政是清澈见底的,江水滔滔的声音简直就是让人着迷。
不由的去感叹大自然的杰作,这可是一条母亲河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怪不得古来人骚客们对着这长江之水能够做出如此的诗情画意的诗句来,那就是因为这长江实在是太美了,美德让人难以自拔。刘莽不由自主的就把杨慎的这首临江仙给唱了出来。
“好词,好词!没想到主公也能作出如此之诗来!”贾诩的鼓着掌,他的前两句还能听听后两句就真的让刘莽翻白眼了,什么叫做主公也能作出如此的诗句来,这是"chi luo"裸的看不起啊,虽然这首诗也不是刘莽所写的,不过这诗的主人也可是一千多年之后的人,剽窃怎么了,读书人的事情,能叫做偷吗!
刘莽白了白贾诩,贾诩也仿佛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过也难免,因为这首诗句明显的就不像是刘莽这样的人做出来的,贾诩虽然不擅长做诗,但是他却能读懂诗句之的意境,这样的一首诗的作者定然是一个看破红尘或者说已经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几十年,是对他几十年的经历的一种感慨,一种赞叹,而不是刘莽这种才二十几岁的人应该有的感概。
贾诩想得没错,这首诗的主人杨慎还真的是那种看透了是非成败之人,当年的连三元之人,当年独占鳌头之人,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刘莽再懒得和贾诩商谈这首诗了,再说下去刘莽就真的要露陷了。
贾诩也不会再去戳刘莽蹩脚了,毕竟拆穿人家牛皮的人总是不受欢迎的,刘莽他们从新野到襄阳那是顺流而下的,速度也是极快的,很快半日之光他们就已经看不到新野城的方向了,曲十八弯虽然说的是黄河,但是长江之上同样也是曲曲折折的。
“蜀王殿下,前方就是分叉口了!我们现在是走官道还是走罗口渡?”边上船夫朝着刘莽询问道。
“罗口渡?官道?!”刘莽对于荆州的水路那可不了解。这水路之上曲十八弯的,有时候一条分支之上能有十几个岔道口三角洲出现。
“这罗口渡就是小道是支流,而官道就是有过往船只来往的大的长江主流!”船夫解释道。
“那么哪一个更加快捷一点?!”刘莽继续问道他需要的是快速的到达襄阳,从襄阳就算谈判顺利,那些军粮也需要半月的时间才能运送到扬州去,所以刘莽是片刻都耽搁不了。
“走罗口渡快一点!”船夫回答道。
“那就走罗口渡吧!”刘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罗口渡,主流干道之上来往船只还真的不少。这荆州之类商贾也很是发达。
刘莽他们的战船很快就开始调转船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