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八章 心如明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八章 心如明镜 (第2/3页)

本来就无一物,又何处惹来尘埃。

    这两句歇后语,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如果只是按字面上来理解,到也容易,但对话的两人都是高僧,神秀是禅宗五祖的高徒,后创立了北宗禅。而六祖慧能更是了不得,在汉传佛教中鼎鼎大名。两人都是唐代的高僧。

    到了张兵这里,理解的也不一样,佛有三身,法身(大日如来),中道之理体,法力无边,佛以法为身,所以称法身。报身(卢舍那佛)智慧真理功德并存,应身(释迦摩尼),度脱世间众生而现身的佛。

    佛教有三界,并不人天地人三界,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有六道轮回,世界中众生有食、色、眠等诸多**。“色界”可一点都不色,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女性也没了银欲,指的是具有清净色质的世界。

    “无色界”比较夸张,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切物质,连身体都没了,只有意识存在。

    而佛陀的报身,卢舍那佛就是智慧、真理、功德所化,并没有身体,按张兵的理解,指的就是无色界。

    法身佛大日如来,指的是色界,传闻中,佛陀菩萨,显化在人间,虽然面孔是女性,但并不带代表就是女的,这是因为女性面孔亲近“自然”,修行到了菩萨境,已经没了**,故此,性别如何,已经不重要了,所以张兵称为色界,就如观音大士的性别,并不一定就是女性。

    反过来,应身佛释迦摩尼,出生在人间,证道在人间,坐化在人间,所在的世界就是凡人界,也是指的欲界,也可以说是地球。

    高僧神秀所说的“心如明镜”,这便是阐述人间欲界的真理,生活在人间,又如何敢说半点不受七情六欲的困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而六祖慧能,境界应该更高,直接跳过了色界,奔向了无色界。武则天在世的时候,至少下诏三次,想把慧能请去供养,一直到去世前都念念不忘,而慧能也拒绝了三次,一心向佛,道心之坚,也不愧为禅宗超级高僧。

    神秀与慧能之争辩,不过是对于佛教三界,佛陀三身的理解与追寻不同而已,到了最后往往也会殊途同归。神秀看透世间,慧能追寻超脱,两人都有向佛之心,都是各自修行路线上的佼佼者。

    张兵不是圣人,要让他放弃身体,放弃**。放弃性别,放弃一切物质。这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他选择神秀的阐述。心如明镜,保留了身体。

    此间的思绪,不过眨眼功夫,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顿悟,张兵抬手拂过胸膛上的明镜,嗡,这轮镜面瞬间绽放出璀璨光芒,以他的身体为界线,光芒直达身前万里之遥。宛如一颗平行地面飞行的彗星。

    张兵的佛修境界飞涨,左手食指指尖发光,吸纳无尽光芒,最终变得了一颗舍利子,他也踏足了高僧境界,他自己称为果位境,是得道之人。

    右手曲肘朝前,舒五指,手掌向虚空一按。施出一记【无畏印】。传闻这也是密宗创始人之一的善无畏最喜欢的法印,一印轰出,万千蛇群顷刻间化为虚无,天地一片清静。仿佛从来没出现过。

    但张兵不敢马虎,胸镜缓缓旋转,这等若把母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