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九章 龙颜大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九章 龙颜大怒 (第3/3页)

因为农村的丢荒比较多,也就是不少土地,已经没有种植庄家,土地废弃,就变成了荒地。

    又加上,玉米基本上已经成熟,现在冰雹只是砸断了玉米叶子,哪怕苗子砸成两节,但玉米是结在杆子的中部位置,影响真的不大。

    如果实在没办法继续生长,也可以把玉米枪收了,虽然还没完全成熟,无法保存,但是可以直接打碎成玉米浆,混入盐之后,相当于腌制品保存下来,放上一个月,问题也不大,足以让家畜消化掉。

    也就是玉米这块,主要是补偿缺失的生长周期,按照往年的气候,再有十几天,玉米就可以收获,这点时间,损失真的很小。

    现在的关键是稻田这一块,冰雹一下,砸断了秧苗,那这稻谷就废了,具体损失如何,还要最后统计。现在是防洪,如果发生洪灾,那稻田很可能会颗粒无收,那才是大问题。

    另外菜油已经收获,红薯苗子还在生长期,不怕砸,而小麦也已经收获了,加上种植不多,不是问题。

    再有就是,房屋不同程度的受损,因为村中大部分都是瓦房,瓦片肯定会中招,被冰雹砸碎一些。瓦片虽然不值钱,但是修整房顶却耗费工时,现在工价也高,这一部分到是不小的损失。当然还是要看统计后的损耗程度来定。

    张兵自告奋勇,要求去下冰雹的两个村子里去帮忙,这让干部们对他肃然起敬,他们只听说过政府求着投资,但却没见过投资人主动帮着防洪救灾,再说,这还没投资呢,这才是投资人的典范啊。当然也有人觉得张兵太傻,这简直就是钱多了没地方烧啊。

    对于这些,张兵自然不会去理会,只觉得右手有些发抖,这可是斩伤过真龙的手啊。

    其实,张兵主动要去查看灾情,也是因为,白沙乡的方向正好处在东南,说不准,下冰雹的地方,就是龙脉的结穴之地。

    从月亮石开始,一直向白沙乡方向辐射,大概有三万亩的范围,缠绵了十二公里长,共有五个村落,人口六千多人,户籍一千多户,目前总耕地三千多亩,农田与土地各占一半。

    这个是大概方向,等他堪舆过后,范围应该能缩小到一万五千亩范围,但面积依旧不小,约等于五个凤凰山那么大。

    而张兵初步计划是承包五千亩左右的山脉,是山脉而非土地,承包价就会低很多。

    至于价格到底多少,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地方的情况也不同,可以几毛钱一亩承包,也可能开出天价。

    承包费可以年交,所以张兵并不担心,只要确定龙穴方位,哪怕他跟父亲开口要钱,也一定要拿下。

    此刻他手中拿着受灾两个村的资料,刚好处在观音山与高风山的交界处,每个村的平均人口有1200多人,占地面积六千多亩,户籍360户左右,耕种面积630亩左右,粮食年总产量500吨左右,人均粮食产量400公斤。

    事实上北斗的耕种面积已经缩水了,比两千年前少了四分之一,一是丢荒严重,二是种植另外的经济作物,果树、竹笋等。

    张兵计算了一下,每个村砍掉一百吨其余的农作物,再砍掉红薯的收成,大概还有250吨,两个村正好500吨,镇政府暂时预计的受灾量在100吨左右,按玉米与稻谷的均价1.5元算,约莫造成了30万的经济损失。

    至于房顶的修补主要是人工费,也是因为并非所有的村民都懂修整瓦片,这部分费用大概在七八万元。

    在忽略掉村民自行付出的劳动力的前提下,其实真正损失只有三十多万,也是因为如此,镇政府对于下冰雹并不显得慌张。

    况且,大约能从县政府申请到十万元出头的补助款,平坦下来每户村民也就损失几百元钱而已,无伤大雅。

    镇政府不重视,但张兵不能啊,一听算出来,缺口才二十多万,这简直就是小钱啊,昨儿他的撼龙镜就卖了三十多万。(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