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52 忐忑期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552 忐忑期待 (第2/3页)

   这也是独立日档期的概念虽然被提出,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好莱坞重视的原因:目前很难出现一部作品能够在周四、周五、周六、周日长达四天——甚至是五天时间内,持续稳定地保持高强度地大量吸引人潮涌进电影院,即使像“终结者2”那样创造了奇迹,但这也无异于竭泽而渔、饮鸩止渴,对于票房的长远发展没有太多好处。

    所以,即使是“洛杉矶时报”的预测,都已经十分强势了,因为他们认为“独立日”能够轻松超过“终结者2”所创造的记录,在独立日档期再创辉煌,这无疑就是他们对雨果信心的最直接表现了。

    这也越发衬托了“芝加哥论坛报”预测的大胆和破格。

    除了支持派之外,反对派的声势也不小,以“纽约邮报”、“今日美国”为代表的媒体,普遍认为“独立日”将会成为第二部“未来水世界”,票房的惨败将会让雨果从票房巨星的神坛跌下来。

    “纽约邮报”认为,“独立日”的首映票房应该会表现不俗,独立日当天收入一千万美元,周末三日可以收获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票房。客观来说,比起“王牌特派员”、“未来水世界”来说,这个成绩已经十分出色了。

    在“纽约邮报”的预测文章里,他们表示,“王牌特派员”已经证明了两千万俱乐部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演员对于电影的增幅作用不应该被进一步放大,电影终究还是要回归到电影本身、故事本身——这恰恰也是雨果一直以来所强调的,“独立日”也不例外;而“未来水世界”已经证明了高科技特效并不能让电影的魅力增强,也不能让故事变得精彩,相反还会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空洞,让目前商业电影已经十分薄弱的故事架构变得不堪一击。

    其实“纽约邮报”的观点是得到许多认可的,因为普遍反对高投资高回报的人都坚信,过度使用电脑特效只会让人们忽略故事本身,而电影终归还是要回到故事这个基础上来的。

    所以,“纽约邮报”对“独立日”的票房预测,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大量地支持。但其实这又并不意外,因为科林-迈勒这一次学乖了,他就是在顺应主流声音的同时,寻找到自己的声音。于是,支持者就来了。

    比起“纽约邮报”来说,“今日美国”更加极端,至少科林还是将雨果的票房号召力考虑进去了,认为“独立日”的首映票房肯定会比“王牌特派员”和“未来水世界”更加出色,但“今日美国”却根本不给雨果面子。

    独立日当天票房六百万,首映周末票房一千万。这就是“今日美国”给出的票房预测数字了,因为他们认为,观众已经经受了“王牌特派员”和“未来水世界”的教训,观众并不会再继续上当,聪明的观众懂得避开“独立日”这样一个注定失败的糟糕作品,即使主演是雨果也不应该有例外。

    可以说,一时间,整个美国市场都对“独立日”的首映投来了视线,居然有多达二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