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勇登高峰 802 小城戛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勇登高峰 802 小城戛纳 (第2/3页)

斯卡上毫无斩获。

    这也是人们习惯性将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区分开来的原因,欧洲三大电影节更加文艺,而奥斯卡则更加商业;欧洲三大电影节走向世界各地的电影敞开怀抱,但奥斯卡只是美国本土的电影奖项――其他国家的影片往往只能参加最佳外语片的争夺;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形形色色的演员都会加以肯定,但奥斯卡之上美国演员往往会占据一些若有似无的优势。

    这一点从大满贯获得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最高奖项的三位大满贯得主分别是法国人、意大利人和美国人,唯一的一名美国人还是得不到奥斯卡认可的大师;演技大满贯的得主有两位是美国人――所以他们在奥斯卡也拿奖了,还有一位是法国人。

    北美电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使得奥斯卡有如此强势的底气;相反,欧洲三大电影节因为其对艺术的坚持,关注度越来越下降,进入二十一世纪,也不得不向商业低头,对美国妥协。在电影领域里,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往往是后者占据上风,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当然,不管如何,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地位还是毋庸置疑的,它们在电影发展历史书册之中也始终都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位置,而欧洲电影更是为这一门艺术贡献了数不胜数的人文遗产,令人钦佩。

    戛纳电影节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最具有商业头脑的,这也使得他们的国际影响力声势最为浩大,论资历戛纳比不过影史第一个正式的电影节威尼斯,论专业戛纳比不过每年二月在一片肃穆气氛之中拉开帷幕的柏林,但戛纳却在早年打出了“大海、美女、阳光(sea。sex。sun)”的名号,赢得了“3s电影节”的美誉,并且将电影节举办成一个狂欢的大派对,对美国电影市场更是广开门户,正确的定位也使得戛纳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脱颖而出,树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形象。

    也许它不是最专业的,也许它不是最权威的,也许它不是最艺术的,但它一定是最吸引眼球的,它一定是话题效应最喧闹的,它一定是观众最轻松最享受的。

    这也使得每一年蜂拥到戛纳电影节的顶尖作品越来越多――因为广泛的影响力也就意味着获得发行商青睐的几率增大,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影响力的深远,最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每一年戛纳都是热闹非凡、佳作不断。 今年也是如此。 第四十七届戛纳电影节在初夏来临之际,徐徐拉开了序幕,继去年“霸王别姬”和“钢琴别恋”并列获得金棕榈奖之后,今年的戛纳又迎来了一次佳作云集的浪潮。

    拍摄出经典佳作“天堂电影院(nuob0。ema。paradiso)”的意大利导演朱塞佩一托纳多雷(giuseppe。tornatore)这一次带着新作“幽国车站(a。pire。formality)”来到了戛纳;在筹备期间就制造了无数话题的“玛戈皇后(la。reine。margot)”由法国女神伊莎贝尔一阿佳妮(isabelle。adjani)领先也来到了戛纳。

    除此之外,克日什托夫一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kieslowski)执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