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农民教育 (第2/3页)
我准备一顿丰盛酒席?”
杨威最后笑着说了一句脏话。
曹一拍脑门儿:“哎呦!您看我这脑子!光顾了说正事儿了——快快快!上酒席!”
于是众人大吃大喝一顿,接着详细汇报工作,然后杨威救裹上厚厚的皮裘带领一帮随从去郊外视察。
他们来的地方就是上次视察的那个卡萨耶夫农场,不过现在改了名字了,叫做“乌兰乌德第一特区示范农场”。
上次来的时候是夏天,树木葱郁、牛马成群,这次来的时候是冬天,草木枯萎、白雪皑皑。
所以从表面上看,这次没有上次漂亮。
不过杨威进了农场之后直奔农田,把皮裘袍子撩开,伸手在地上拨开一片积雪,露出下面的黑土地。
黑土地与上次来的时候不一样了,上次都是草地,到了冬天肯定是一片荒芜,可现在土地都被翻耕了,一垄一垄的种着冬小麦,细小的发黑的苗尖儿在积雪下面老老实实的趴着。
杨威又到几处扒开积雪察看,还是如此。他终于咧嘴笑了,如果特区大部分地土地都这样,那说明梁启超等官员没有骗自己,工作真的是落到实处了,难怪农业总产出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六点八。
杨威是打心眼儿里高兴,老百姓有好日子过,当官儿的就有好日子过;如果老百姓饥寒交迫,当官儿的也别想好。
接着他又大踏步走进居住区。此时的居住区可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卡萨耶夫农场只有一处别墅和一个监狱似的村庄。
如今的居住格局完全打散了开来。一小撮一小撮的房舍错落点缀在白雪之中,这些房子都是新盖地,由于是政府援建地,所以样式都一样,虽然比较简单,但胜在宽敞、结实、明亮。
有小孩儿在雪地上打打闹闹,既有白人小孩儿也有黄种人小孩儿。
杨威看着有趣。看来中国人占地比例不少啊,大约有一半的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
他随意走进一户农舍,屋里的男女主人马上恭恭敬敬的跪伏在地。他们早就接到消息了,说是副总统前来视察,这可是要叫九千岁的人物啊!虽然民国了不时兴磕头之礼,但那是对上流社会说的,要让老百姓面对九千岁而不叩头
也不敢。
杨威赶快把他们搀扶了起来,两个都是三四十地年纪。炕上还躺着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娃娃。这两口子除了长得有点儿埋汰之外,其他穿衣打扮倒也过得去。
杨威请他们落座,然后笑眯眯的问道:“贤夫妇从哪里来啊?”
男的低眉顺眼的说:“回大老爷。俺们从陕西来。”
“嗯,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啊?生活还习惯么?”
男的接着说:“回大老爷,小民响应国家号召,国家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生活非常习惯,在杨副总统的殷切关怀之下,小民丰衣足食。”
嘿?这几句话说得杨威有点儿愣,这都他妈什么玩意儿啊?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
“你们跟俄罗斯人相处如何?”
“回大老爷,在杨副总统的指示之下,贫苦地俄罗斯农奴得到解放,我们要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对待他们,关系非常融洽。”
杨威牙都快酸掉了,浑身起鸡皮疙瘩,心中暗骂:“我靠!自己都当到副总统了也没这么说过官话,这都谁教得他们啊?”
他向旁边瞥了瞥,特区地代理行政长官李玮在旁边乐呵呵的站着呢,这家伙就是当初自己点名表扬的那个工商农林部地官员,确实能干,被表扬之后很快就被梁启超提拔为助手,现在代理起行政长官的职务。
杨威又客套了几句,这个农民总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每句话都带一个在杨副总统的什么什么之下。
杨威实在是受不了,于是起身离开走向下一家,路上他就直向李玮运气,看得李玮浑身起鸡皮疙瘩,不知道怎么得罪他了。
“我说李大人,这老农民说话滑滑溜溜一套一套的,是不是你事先安排好的?”
“哎呦呦!你这可冤枉我了,这可是欺君之罪啊!我可没有那样的胆子——”
这大冬天的,李玮伸手擦了擦额头的汗。
杨威也没想怪罪他,当下和蔼的笑了笑:“好了,开个玩笑,不用当真。”
李玮心说:好么,您开玩笑,别人受得了么?多开几个我就心脏病了!
杨威来到另一户,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