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德国 (第3/3页)
然是德国援建,但在法理上属于中国,所以我们有权力决定它的命运;
第二,我想提醒贵方,根据我们之前签订的借款协议,你们应该在第一年内派出至少十个专家团到中国工作,并且开工至少八个厂矿的建设,可如今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我只见到了三个兵工厂、平顶山的一个煤矿、舞阳的一个钢厂、北京的一个发电厂和一个机床厂,你们可还没有完成目标,更别说第二年的计划了;
第三,我想和贵国政府洽谈一下人才引进计划,我已经和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有过联络,他们基本同意我的意见,如果贵国政府支持这个人才引进计划,我想就马上开始,委托贵国礼和洋行负责此项事宜。”
托特曼摸着下巴久久不语,这杨威说话太硬气了点儿,明明是有求于德国的事儿,语气却那么理直气壮,以前还没有中国人跟他这么牛过,可他又明确的得到了顶头上司迪克生的命令,说尽量配合杨威的工作,千万不要得罪他,还说这是首相大人亲自下的命令,这就奇怪了,托特曼怎么也琢磨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当然不明白,他怎么知道这中间牵涉着一战前各列强间错综复杂、极端敏感的神经呢!
“您的第一个要求,我已经请示过上司了,这个没有问题;第二个嘛,还请杨副总统多多谅解,我们国内事务也非常繁忙,能有这样的进度已经非常不错了,不过您放心,我们会尽全力加快进度的,至于第三可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不过我估计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克虏伯和西门子已经答应了,他们的话和政府的话差不多,就看你们中国怎样满足他们的胃口了。”
杨威松了一口气,将后背靠在椅子上,一只脚自然翘起二郎腿:“呵呵,我和他们自然是互利互惠的,也不妨告诉您个底细,克虏伯和西门子给我提供工程师,首要任务是武器装备的多样化、系统化定型生产和通讯设备的研制生产,而我呢,则给他们贴牌生产产品,头一年零利润只收回成本,第二年只收取百分之十的加工利润,第三年百分之三十,第四年百分之六十,第五年才回到正常贸易水准,我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啊!”
托特曼似乎有点儿明白了,眼睛也一下子亮了起来:“好!呵呵!好,这笔生意不错!”
梁启超他们就不懂了,这个代价可真是不小,为什么杨威要这么做呢?
杨威紧接着释疑了:“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我急需人才和技术,而你们德国面对老对手的压力日子也不好过,工厂超负荷运转百分之一百二十都不够,克虏伯和西门子不得不寻找新的产能——我希望托特曼阁下多在中间走动走动,争取顺利得到政府的批准。”
托特曼呵呵一笑:“恐怕这件事您自己更能使上力气。”
“哦?”
托特曼掏出一份文件:“我国政府正式邀请中华民国副总统杨威先生于近日到德国进行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