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3 12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23 123 (第2/3页)

里。

    夜正深。

    我们的公寓在武康路上,武康路走到头,有条岔路可以到永福里,也可以不走那条岔路再往前,就到了大马路康平路上,沿着马路往东走,就是法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旁有条小里弄,里边有家很有名的咖啡馆。穿过这条小里弄,可以走回永福里,不过要穿过几家住户的院子。有时路走不通。出了永福里,再往东走,房子渐渐破落了,墙砖也有脱落。院落里往往着许多户人家,里弄里斜拉着的绳子上晾满了万国旗式的各种衣服尿片,出太阳的日子,横着的竹竿上也会挤满了大大小小,打着补丁的棉被。巷口则挤满了便宜的面摊、馄饨摊和缝补衣服的摊子。

    自从搬来,这些路我就开始不断地走,默默的记。每一处岔路,每一条里弄。直到脚磨起了泡。晚上,回到家,用当年逃难到重庆时学到的办法,把针在蜡烛上烤过,然后挑破水泡。挑破的一刻,是最疼的,也有一种奇怪的畅快。

    我一边吸溜着,一边低声埋怨:“真的要走这么多路吗?我都记得了。”

    “有备无患。”文翔不肯让步,再温柔地用纱布吸走我脚上的脓。他总是没什么可商量的。

    平时清早,他西装革履的出门,经常夜幕降临甚至夜半才回来。我则是按照商会太太们的时间表,日上三竿起身,打扮停当,随着太太们各处吃茶、喝咖啡、打牌,也是夜幕降临才回家,有时晚上还要去参加舞会。

    一次在家里,看着窗外,我突然脱口说:“一直在上海,其实也不错。”

    也许太过突然,他不知如何回答,只定定地看着我说行。

    “我开玩笑的。你还当真了。”我赶紧岔开话题。

    这一切的繁华,是为着任务才让我们享受的。比如这次,没轻松一天,就要去收集唐敏仪的行踪。唐是前国务总理,卸任多年。日本人来了以后,把闲居上海的唐拉出来做维持会长。虽然他以身体老迈为由,只做了半年,但日本人打着他的旗号,整的上海滩无人不知他是维持会长。前段时间,据说日本天皇生日,不知谁搞出了全上海恭祝天皇寿辰的闹剧,其中在报纸上带头祝贺的,居然就是唐敏仪。也难怪他被军统盯上。

    他国务总理做的蛮不错。怎么这么傻?我曾问过文翔。

    文翔说,人非圣人,总有行差踏错。年岁一大,体衰目昏,很多事情都是下面的人操办,若有人怂恿,并非每次他都能察觉。甚至察觉,多半也无济于事。

    他们会怎么行动?我偷着问文翔。他说我们只管搜集情报,情报送上去他们自会安排,就不是我们的事了。

    连我自己也觉得这问题有点傻。就算安排行动,为了保密,也不会让我们知晓。

    唐敏仪近来身体据说不妥,深居简出。他有个儿子是律师,是商会合约的律师。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这个任务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