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相对 (第3/3页)
他停了下来。
“你也喜欢这两句?”他把书放在桌上,拿起字来端详。
我微笑着点点头。
“上次来这里,无意中看到您一副扇面,一时兴起,多事想找帖画的诗。觉得这两句挺合适。”
他眉毛一挑,“为什么?”
“草木枯荣,天道自然。就像军人始终要征战沙场,四处奔波一样无法逃避。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庸碌无为,反而要活得轰轰烈烈。这两句是哀了些,但哀而不伤。全为后面要战死疆场,报效国家的立意铺垫。画中是无名的野菊,独立寒秋,知命却不放弃。不正合诗意吗?”
他看了看我。“知命却不放弃,说得好。”何草不黄“以草起兴,实为咏人的。不过,你怎么那么肯定,画上的野菊是比喻军人的呢。”
“文人题画,多是自比或喻人。难道您不是自比吗?”
他低着头,微微一笑,“不是。”
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不是自比,难道喻人?自比,怎么谦虚都不过分。可喻人?谁那么可怜,成了他笔下一拨野花啊。
一柄纸扇递到我的面前,打开一看,正是那副山石野菊图。不过画的右侧,依然空着,上方盖了两枚篆体的印章。一方不规则的形状,上刻“宋凯之鉴”。这是宋教官的大名,另一方状为椭圆,上刻“若洲”。
“若洲是我的字,不过很少用。”他背着手踱到窗边。
“您没有题诗?”我放下纸扇。
“我想了很久,都找不到合适的诗句。就像我说不清为什么要画它一样。”他出神地盯着窗外一轮高悬的上弦月。
“你放下的书给我提了个醒。也许可以咏志,不拘于物。翻书,看到“何草不黄”。我也犹豫了半天,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摇摇头。
”我觉得那从野菊,没有那么高洁的志向。外人看来它也许坚韧。但在它,也许其实很简单。本身简单的东西,没必要给它太多的负载。毕竟,它心里怎么想,都是人们妄加的猜测而已。”
他回过头后,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所以,不如空着。”
暗黄的灯光遮不住窗外皎洁的月华,银色的月光透过窗户上方未糊白纸的部分,点点洒落在他的肩上,身上,映衬着他轮廓分明的脸庞,和那深沉的眼眸。眼眸里,流动着我看不懂的一种情绪。
半晌,我移开眼睛:“是,还是空着好。”我惊慌起来,觉得手里应该干点什么才好。于是,抓过纸扇把它叠好,重新放在桌上。觉得不妥当,又往里推了推。
从宋教官宿舍出来的时候,宋教官把他选的书塞给了我,还告诉我下次需要请我帮个忙。我心想,下次得看着他出门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