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七章 进京受赏 (第1/3页)
() 一八五八年是个多事之秋,大沽炮台被英法联军攻陷,中俄《瑗珲条约》签订、《天津条约》签订,还有太平军击溃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等,一系列的战事使得本就摇摇yù坠的大清帝国更是雪上加霜。
眼看着年关将至,就连直隶总督曾国藩的府上,也闹出了个大误会。
原来曾国藩并没有在三河镇战死,倒是他的胞弟曾国华、和心腹大将李续宾客死异乡,曾国藩不顾生死冲入敌后,只是为了替兄弟敛尸,此等情义只当上表。
此事传到了běi jīng,那咸丰帝本以为曾国藩身死,还兀自伤心,因为这曾国藩一死,朝中将无人能抵挡长毛。后来才得知闹了半天,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使得咸丰心中原本该有的悲伤,也不禁一扫而空。
为了表示对曾家的隆恩浩荡,咸丰当即下旨,追封曾国华太常寺卿,入祀京师昭忠祠。又御赐葬银赐一坛、赏骑都尉世职,予谥愍烈。至于其一干部将,也都按功勋追封千总、守备、千户等等。
对于这些封赏,那咸丰帝可算是毫不吝啬,毕竟这人也死了,随便封你个虚职安抚军心即可。再者说,这也是变相抚恤曾国藩的一种方式。
这死人都追封完了,下面就该是活人,曾国藩不用说,虽然他这仗完败,但咸丰爷还是封了他个礼部侍郎,这有点锦上添花的意思,毕竟当时的曾国藩已经兼任兵部、刑部、礼部、工部的侍郎,现在多个礼部也不算多。
对此,曾国藩还是上书叩谢隆恩,而他本人仍在湖南老家养伤。封赏完曾国藩,这件事本该结束了,可是咸丰却在那请功的奏章后面,还发现一人,关于此人的介绍,几乎是占了整个奏章篇幅的四分之一,曾国藩如此着重笔墨的力荐一人。咸丰自然要关心关心。
当然,这么个集万千焦点于一身的,不是别人,正是林大少爷。
对于这次战争中突然冒出的新人,咸丰还是挺好奇地,毕竟他知道曾国藩为人中正,并无个人野心,也不喜欢培养党羽势力。可是,如今对方却这般大力推荐一个新人,甚至连朝中百官都对此人闻所未闻,这让咸丰帝还是疑惑的紧。
至于奏章里面提到,林泽在吉安战役中身先士卒、后来在颍州cāo办团练,抵御长毛大军这些事,咸丰也丝毫没有映像。他哪知道,其实这些功劳都被两江总督何桂清给独自贪没了,咸丰还只当是曾国藩为了力荐林泽,而特意编造的好话。
对于这样一个走后门的,咸丰还真不想封赏,可是曾国藩却一力推荐,这让咸丰很为难。他还要依仗曾国藩的湘军去抵御长毛,如果不封赏林泽、或是随随便便封赏对方一个小官,曾国藩肯定会不高兴。
曾国藩一不高兴,那咸丰这龙庭坐的还真不稳当,堂堂一个皇帝当到这种程度,也是够憋屈的。
思来想去,无法拿定主意的咸丰,只好让百官先行退朝,兀自回了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