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何去何从(上) (第3/3页)
野上护得周全。
粮草不足乃是退兵之因,却非令马超忧虑之故,他所不安的,是夏侯渊帅八万大军再次围困天水的消息,及诸葛亮托人带来的那封书信。
起初马超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曹『操』是从哪里变出的八万军马,当日他是得到确报曹军大部赶往汉中后,才率军袭往金城,要知曹『操』兵马虽多,可寿春防孙权,樊城挡关羽,又与刘备争汉中,怎还会有如此多的军队来攻天水?莫非曹阿瞒会洒豆成兵不成?直到数日前接诸葛亮书信,他才知其中缘由,那封几经辗转交到马超手中,并被他看过十数遍的信中道:“亮初闻将军引兵向北,虽微有所憾,却亦望将军旗开得胜、所向披靡,如西凉重归将军之手,则我家主公与孟起将军、孙将军便成夹击之势,共讨曹『操』,此乃汉室之福、天下之幸,亦是将军之父寿成公昔日之愿也。然亮观如今之势,深觉不安,曹『操』虽分调大军自斜谷、子午往汉中,但却只见其先锋速至,未见其中军急来,是故亮恐曹军行『迷』『惑』之姿,明为救援汉中,实则暗袭天水,以断将军归路,望将军谨查。再者金城李堪虽弱,又与程银等人有隙,然倾巢之下何有完卵?若将军未能速取其地,则恐曹『操』将促其等往救,还请将军明察。诸上之思,乃亮之妄断,虽有簪越之嫌,却乃出于至诚,将军莫怪。然天下之事,变化无端,若亮所虑得中,此有三策献于将军,望可助将军脱一时之困,而再显威胜之姿也。计一:离金城取抱罕,而后弃天水合兵于临洮,以陇西为根基,以抗曹『操』,此乃求稳之策也;计二:自金城挥兵东北,急袭石城,得粮草补充后,兵进秦川,与天水成犄角之势,此计变数最多,然得益最显;计三:经狄道直援天水,以解曹军之围,此计颇险,亮料曹『操』若围天水,必遣精骑扰将军粮道,亦恐有伏兵于沿途,是以当慎之又慎……。
马超脑海中反复回想着诸葛亮言,此信显然到得自己手中有些迟了,但如今形势,却果如诸葛孔明所料,此人真乃神人也,不过那三条计策到仍可用,只是究竟该如何选择?虽然李堪等人畏惧自己之威,不敢追击,但时间却依旧紧迫,天水的情形他最为明了,不足四万疲兵于粮草、军械均匮乏时,到底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