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复杂 (第2/3页)
,历史上这两人动手的原因似乎是由于百姓受压迫甚重,至于选曹『操』于长安与马超、韩遂大战时起事也似乎仅是个巧合,但实际上真是如此么?数年来的亲身经历让我实不敢轻信,况且就算苏伯只是个土财主,但田银好歹也算是个有些才华之人,即便不长于战略大局,难道竟会眼光差到如此地步么?要知曹『操』虽西战马超,南防孙权、刘备,看似多处用兵无暇分身,但实际上除了对马超外,无论孙权还是刘备都并无北上之力,而仅是防御的话,曹军于扬州、樊城并无需太多布置兵马,所以动手收拾这样一支乌合之众的『乱』匪,实在谈不上有什么拙荆见肘之处,而如今只调五千中军于曹植,这其中恐怕不乏曹『操』考验自己这儿子的意图。
对于我的疑『惑』,张任一次无意间谈及幽、并二州的几大外族势力时,让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其实自灵帝以始,原本附庸于大汉的鲜卑及乌丸等族已有独立之势,而随后的黄巾、十常侍、董卓之『乱』则使这种趋势逐步加剧,其中乌丸在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三股最强的势力已由辽西乌丸首领蹋顿一统,且与袁绍结盟,受封为单于,而到曹『操』与袁绍在冀、幽大战之时,鲜卑也开始了内部分裂夺权之战,在曹『操』战胜袁绍后,鲜卑已形成步度根、轲比能和素利、弥加为首的三大部落,其中以轲比能最强,素利、弥加最弱,步度根居中的格局,像极了后来的魏、蜀、吴三国,而原本还算强大的乌丸则因收留了袁尚与袁熙兄弟,而被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轻骑大破于白狼山下,首领蹋顿被杀,其降服的余部被曹『操』移至内地,并成了曹氏军团中骑兵的精锐部队。与乌丸不同的是,鲜卑三部由于内部撕杀,均不愿再结曹『操』这等强敌,因此纷纷于名义上重新归附大汉,其实就是归顺了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曹『操』这时心在荆州刘表、刘备,也就乐得如此,仅做提防并未再以加征讨。
自乌丸被破曹『操』开始准备南下至今,步度根、轲比能和素利、弥加三部也又打打杀杀了十数年,而原本强大的轲比能部似乎更占上风,其余两家已有败亡的迹象,我虽不知曹『操』当初是否严守中立、各不相帮,亦没什么政治经验,但多了千年的见识,也知曹老大在自己胜局已定或是一统天下之前,绝不肯容身边出现这样一个强大统一的外族,因此为了保持鲜卑三部的现状,我不相信曹『操』会没有动作,而暗中支援了步度根或是素利、弥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甚至两家都帮也并不希奇。
少数民族虽然『性』格豪爽,彪勇擅战,但为首领者绝对不会是泛泛之辈,轲比能若是察觉到了这一点,会用何种手段反击?直接撕破脸皮与曹『操』开战?我想他不会笨到那种地步,而在曹『操』的腹地冀州引发动『荡』,若能使事态扩大,让其无暇他顾想来当是不错的方法,甚至嫁祸给另外两部也有可能,只要曹『操』生疑,从而对三方都不相信,也同样能达到减少对他们支持的目的,此外从另一个角度看,步度根和素利、弥加也有作为幕后之人的可能,以此嫁祸轲比能,而来换取得曹『操』的更大帮助甚至直接出兵也是不错的选择。
由此而推,有了鲜卑三部其中任何一部的暗地支持,田、苏二人的起事便不再奇怪,即便两人兵败,想来也能秘密得到收容而不会丢了『性』命。
因为有了张任的启迪,我还想到了一个比鲜卑更有可能的势力,那便是辽东公孙恭。
历史上,公孙一族自公孙度始到公孙渊亡,三世盘踞辽东兼领乐浪、带方三地近七十年,可谓根深地固,至司马懿联合高句丽及鲜卑慕容族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