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 科举 (第3/3页)

题目泄『露』,怎样防审阅官员徇私,怎样防来考之士夹带相关书籍纸张等等皆需详思也,至于士元所言人数众多之难,干此时到有解决之法,科举之前需令应考之人在规定之期内,往所居各县备案,非居于使君辖地者则需他人为保,到期之后则报于使君处,若欲考人数众多,可分县、郡、州三级而试,若尚可,则免去县级,若再少,则在各州府相试,如此一来亦可令科举之士少受往来奔波之苦也。”

    其实我对于科举制度本来就只知大概,所说的也不过是个框架,其中还夹杂着自己的想法,如今勉强答了这三个问题后,便打算把胜下的难题交给庞统他们去烦,毕竟我已出了主意,倘若都让我解决了,还要其他人何用?

    庞统如此聪明之人,自是知我言外之意,于是笑着点头道:“子翼既提此妙法,如何使之成行自可交于统与孔明,不过其间若有难解之处,尚需子翼相助。”

    能把包袱扔出去,我自然乐意,因此捋着胡子道:“士元尽管放心,干到时必不推辞也。”

    眼下既然科举已经说了出去,自然我也顺便说了武举之事,当然这个或许要简单一些,无非是考弓马军事而已,此外我还提出建立军校,既然刘巴说曹『操』兵马彪悍,但缺少指挥组织的军队,纵然个个都是勇猛过人,那也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而若要一支军队如己臂膀般曲直自如,绝非只靠一员出众的大将便可成型的,中下级的指挥官素质的高低才是关键,因此当我说出这个想法之后,长年领兵做战的刘备更是欢喜得眉开眼笑,高举双手赞同,就差挥舞“红宝书”了。

    重士农,轻工商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贯弊端,要说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绝对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没落下去,其中受到鄙视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我见到刘备心情大好,突然起了改变工匠地位的念头,于是便有些突兀的问道:“使君觉以铜所铸兵刃为好,还是以铁为利器更佳?”

    “自是铁器更佳。”

    “若要攻城,云梯与投石机、井阑何者更强?”

    “当然乃是后二者为强。”

    “耕种之时,锄、犁何者为好?”

    “自是以犁为好。”

    刘备与庞统回答着我这些简单的问题,不由一脸『迷』茫,我呵呵笑道:“自古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铜何以成铁?投石、井阑二物如何而生?皆乃源于工匠也,使君可曾想,若是使君之兵以铁为刃,曹『操』之军以铜为刃,则两军交锋胜负如何?若是使君之民皆以犁耕,而曹『操』之民则用锄种,则相同之地谁粮更丰?若有更为便捷、准确、威力之投石机,又有何坚城不可下?若有更强之弓弩,又有何坚甲不可破?若有更轻便多载之车马,又何愁军粮难运?故使君欲使军兵强于曹『操』,亦当召集天下能工巧匠,研革兵刃、器械制造之法,于其有功者重赏,或赐予虚职,使众工匠更起效命之心,如此既有能争贯战之军,又有坚甲利刃,何愁不能纵横天下乎?!”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儒家学说虽占了上风,但还没到一家独大的地步,各种学术的撞击之下,世人对工匠的歧视也未如后来那么严重,同时在这个征伐天下的年代里,锋利的兵刃、强大兵器、丰沛的粮草无疑是充满极大诱『惑』力的,但我之不幸则是在这个世界之上,改变人的思想乃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刘备和庞统听了我的描述,虽然很感兴趣的点着头,但刘备却道:“工者粗鄙,虽可赏其钱财,然若为官却是不妥。”

    庞统听了很以为然的点着头,我见了也只有暗自苦笑,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那也要草枯无雨才好,只希望我今天头脑一热所做的些许努力,能带来一丝的改变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