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玄 霜雪 (第2/3页)
城的街头巷尾,而且愈传愈神,等我这个谣言创造者再听到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人传亲眼见女娲娘娘足踏闪电,以一道粗大无比的红光将那两把宝剑送到铁匠铺里了。
虽然早就知道以讹传讹的威力,但却没有料到竟能如此夸张,我不由苦笑着和邓桦、邓艾、铭心对视无语。谣言最初是由陈靖从几个乞丐中间传开的,这个曾经的贼头为人很是机灵圆滑,其本xìng听邓桦讲并不坏,虽然我还不能完全信任于他,但实在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此外我予之活路,诱之以利,也没有任何的轻视刁难,作为我的仆从,目前来讲他没有任何背叛我的理由,当然我也不会对他百分之百的放心,两把剑造出的那天他并不在场,邓桦也没有告诉于他,而他的任务只是讲述一遍我所编造的亦真亦假的故事而已,至于我的目的和策划内幕我当然没有告诉他,而孟刚所逐渐掌握的“炒钢”之法自然更不会让他知道。所以当他今天一早看到那两把剑之锋利的时候,也几乎相信了这个谣言。
如今既然两剑名声已传,那接下来便要好好包装一番,“好马配好鞍”,这宝剑自然也要配上好剑鞘才行,至少卖像一定要好,于是我便一面让邓桦去找制造剑鞘的好手,一面仔细琢磨着给两把剑起个好名字。
这两把剑我是不打算分开卖的,所以早就决定了将它们弄成雌雄双剑的模样,好象自古至今这成对的名剑除了干将莫邪便不再有,因此光是这雌雄的名头便很是吸引人,所以这样成对卖起来,必定比分开要能多赚上许多。
至于名字么,我开始苦苦回想记忆中那些名家的诗句,同时也集思广益让邓艾和铭心一起琢磨,足有一个时辰,我忽然想起自己甚为喜爱的李白之诗《侠客行》,于是心中默念了一遍,随后从中取了两个词:太玄、霜雪。于是便道:“且就名为太玄和霜雪吧,前为雄而后为雌也。”
邓艾与铭心不解,问:“先生因何以此为剑名?”
我微微一笑,盗了李白的版,轻声吟颂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太玄经》是西汉杨雄模拟《周易》所创,兄弟我实在是太喜欢这诗了,或许这两剑的名字不是很配,也还是写了,小小自私一把,大家见谅,呵呵)
虽然声轻,然而诗中仗剑而行,侠义天下的意境着实让我们三人为之倾倒。
邓艾、铭心良久才从诗意中清醒过来,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道:“先生真大才,此诗听了实让人荡气回肠,不知叫做什么名字?”
我不免心中暗自羞愧,道:“为《侠客行》也。”
名字既定,便只等邓桦寻制剑鞘之人,然而我却感到恐怕不那么容易,两剑既已有名,则其剑鞘便应与名字呼应,因此若要造得珠光宝气则便落了下乘,我所需要的是气质,一种与众不同,亦侠亦雅亦贵的气质,这样那些世家豪族才会一掷千金万金的争相而购。
果然,邓桦回来后只是一脸的无奈,他跑遍了整个竟陵城,也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合适的人,他虽然不知我需要怎样的剑鞘,但凭借那谣言也能猜出若是做得金光闪闪,恐怕就俗了。
这实在是个让我头疼的问题,眯着眼我苦思冥想,却根本没有头绪,而邓桦父子和铭心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