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一目了然(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 一目了然(上) (第2/3页)

点其实都有些勉强,郑哥14点‘强壮’倒是实打实的,不过碰到欧美的力量型球员,对抗时一样会很吃亏,需要充分发挥灵活的优势进行抢前防守来尽可能地予以弥补......”

    说起来。余海倒是这次集训的一大惊喜。从国家队队医那里要到的体测数据显示,余海现在的身高已经超过了1米89,而体重更是在脂肪含量低于7%(联赛末期,这项数值想高都难,何况还是在魔鬼教练马加特的麾下。)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到了84公斤左右,这令他的对抗和控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阿里汉将余海放在边中卫的位置上,虽然牺牲了他的攻击能力,但对于现在这支后防线缺乏硬度和制空的中国队,却也实在是无奈之举。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阿里汉固执地要搞三后卫,以四后卫的要求,国内还是有不少合适人选的......

    身体对抗能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强壮”这一项属性,“平衡”这项属性同样十分重要,而中国球员这方面更成问题,除了高军、谢文俊、蒿骏敏、郑志、告林和孙季海这六个人,其他人的“平衡”属性都或多或少地要拖一点后腿,导致他们的身体力量、或者说是“强壮”属性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由于平衡性较好的球员对抗能力较强,又有“物以稀为贵”的因素在,他们进入成年队后很容易脱颖而出,所以在集中了全国精英(相对来说)的国家队里,球员平衡性方面的问题还好一些,那些普通的中超、中甲球员这方面更成问题。普遍不足的身体平衡性,严重限制了球员在比赛中的身体对抗能力,而有球状态下的身体对抗能力、也即是所谓的“护球能力”所受的影响则更大。

    球迷常说的“中国球员技术太糙,连球都拿不住。”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平衡性不好导致的,而这项属性主要是天生的(儿童时期可以锻炼提高,但是大多数中国球员都是少年期才开始接受青训,所以跟天生的其实没多大差别。)、后天很难有大的提高,只能说是中国的基层青训教练选材的思路有问题,倒不能完全苛责球员。

    值得一提的是,崇明青训出来的球员(是那些一开始就在崇明接受青训的,不包括高军拉进来的那几个。),这方面倒是普遍不错(当然是相比其他国内青训出品的同龄球员而言。),显然徐指导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选材时对这项能力予以了一定的重视。只是正宗崇明青训出身的球员大多年纪还小,除了谢文俊这个bt,其他人现在还只能仰望国家队的老大哥们。

    中国球员体力差是出了名的,不过现在这支国家队由于有多名体能不错的球员坐稳了主力位置,所以至少主力阵容的体能还过得去,但如果以世界二流的标准来要求,依然是球队的短板之一。而除了高军之外,其他队内年轻球员因为经验不足、不擅于合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