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当出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七章 当出击 (第2/3页)

大大小小的事务井井有条的进行,虽说仍是有着一些或大或小的未确定因素,但李定国等人已经离开了襄阳料想应当平安,孙可望虽说身陷荆州但也已经有动作安排了过去,李自成的威胁虽说仍然存在不过大方向上已经被己方算死,何巡抚脾气硬,但几十个人总也闹不出多大的名堂出来……所以,种种事务处理下来,风便将心思主要放在了为日后的布局上面。

    月初一日,原本由于放粮结束而有些躁动的武昌城又随着楚王府与大西王联名发布的一张继续放粮的告示而平静了下来,同时宣布的,还有无主田亩的发放,凡年满十岁的成年男,均可在武昌府周边的无主荒田分取一块大小不等但不可买卖的田亩――这些田亩,自然都是那位死去的贺阁老的遗惠了。虽说感觉上有些奇怪,但这位大西王大葬亲祭贺阁老在前,分配田亩在后,而且又是分给流民,武昌市民们倒没有针对这个说三道四的。

    惹人物议的乃是另一项新政,吏员出身的原武昌府巡检司章昌荣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武昌权知府,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大明朝的规矩,向来没有本埠人出任本埠首长的,这是一个,从吏员摇身一变成官员,有侮辱斯之嫌,特别是一府知府,举人选官出身的都要遭人瞧不起,何况一个吏员?不过他名目前面总归还有个权字,也算是留了一点余地。

    风闻武昌要开恩科而汇集而来的各地士们没有闹事的原因,自然是少不了那位岳麓书院的,已经受尽同窗白眼的阎吾渠先生的功劳,作为一项妥协,朱容榕作为间人,风与岳麓书院诸生代表王夫之达成了一个协议,此次恩科须由楚王府名义主持,出来的名目只能是举人。要进士功名的,自然还是要去北京。否则他们宁愿罢考,也不赴这僭越之试。这条件自然好说,什么举人进士的,只要组织上让你做官你就是官,组织上不让你做官,你到北京去也没用。这章昌荣直升权知武昌府,便是给他们留一个将来的心理缓冲。

    阎吾渠在这里头出了大力,四处奔走去拉人应试,自然也有很多不愿意拿前途开玩笑的学们,开始慢慢的在武昌府登记造册,准备参加秋闱。好在只要登记了之后,武昌府管一日三餐,住宿嘛,年轻人不那么在意,挤一挤就是了。有很多行当在城破前都弃业逃走,空房还是很多的。当他们陆陆续续听说大西王入城并没有屠城,军纪还算不错开始往回赶准备要回产业的时候,却给武昌府告知说等秋闱之后才一并放还了。

    这是一头,新学堂开业也是一头,头一批征募的学童总计是两千余人,剔除了蒙混,过小的,还剩两千一百多人,编成了十个大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