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帝王有别 (第2/3页)
又何以自立大西王之伪号?一来与国朝体例不合,再一个,这古往今来,可没有不请自号,而不为乱臣贼的!”
一番话说的义正词严,大明朝的藩王,自然没有叫大西王的。虽是在风听来有些可笑,但眼观围观的人群不少人脸上都带着赞同的神色,心也是知道这个问题始终绕不过去,正要启口间,忽听身后轿帘内一声轻语:“王先生休要胡言,敬轩将军已由楚府表奏圣上,如今大西王号权用而已。如今乱世,自是事事从权。”乃是朱容榕的声音。
风心头大讶,这姑娘性大转,以她的身份,倒还真对自己大有裨益呢!想来应是汪兆麟的功劳吧?说起来也是正常,如今楚王府与张献忠已经绑上了一条船,既是想保全些什么,自然就要做出些姿态来。
但王夫之毕竟不容易哄骗,风也乐得他这么个人问出些问题来,好给自己收人心的机会。配合上汪兆麟徐以显两个,与那几个岳麓书院的儒生辩了一阵,无非就是凤阳皇陵的事,襄王的事。凤阳皇陵的事全部栽给李自成,有潘独鳌做出来的书信为证,也不由得他们不信。而襄王的事,只推说是一场误会。实在逼急了,便发一阵感慨,抨击一下这宗室供养的弊端,配合上今岁大灾的局面,说的人人都是点头不止。
眼看王夫之明面上是没什么问题了,风也松了一口气,这个家伙将来说不定有用,但现在肯定是没什么大用,而且说不定还要捅篓,但将来嘛,想起自己这一系列的变数若是产生后,这国家未来十数年的局面,心便有了些主意――这个人是要留着的。
“楚府已经向朝廷上奏,因是今岁着实太乱的缘故,湖广一地便要在这两月就地开科,不论咱老张将来做个什么,总是要开府的,姜斋先生以及诸位朋友若是有意,便留在武昌静候朝廷佳音如何?”
王夫之与几个儒生商议了一阵,意见便有些不同而争吵起来。风也不去管他,趁着刚才说到灾年,借势朗声道:“想必诸位也看了布告,又或是听了秀才们的解说,打明儿起,直到下月初,每日便在武昌放粥!朝廷忙着打满鞑,咱老张便要替着朝廷帮着大伙儿把这灾年熬过去!当然,这事儿也得谢过咱这老殿下――”转过脸来看着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的朱华奎,竟似已经睡着了。
这并不妨碍人头攒动的广场上发出阵阵欢呼,处死了十来个为非作歹的人犯之后,风一行开始回王宫。回头看着大街小巷面带喜气奔走的人群,风松了一口气,这会儿他才有真正控制这座城池的感觉。
募新兵,明教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