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78掩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78掩盖 (第2/3页)

张溥开列的允诺的条件不过是:刘白羽在南京的商号工厂可以即日复业,南京府衙绝不追究刘白羽工人护卫队攻打冯府的事情,官府赔偿一万两银子;刘白羽和船只要顶以本地代1理商的名义就可以自由出入南京进行贸易,官府绝不缉拿为难。

    这三条是南京巡抚王宝成和镇守太监刘来福,南京勋贵徐公爷,东林巨头钱谦益在幕僚们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出来的。幕僚们认为,青山居士不过是一时激愤,只是讨个说法而已,只要南京置身事外,刘白羽一定会满意。

    至于发还房屋,赔偿少量的银子之类,不过是为了表现南京方面的“诚意”而已。毕竟封建官场讲究的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这事说穿了,无论是冯小侯爷还是盐商,都和南京方面关系不大,属于池鱼之灾——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如果冯小侯爷和盐商得罪的不是盐商而是刘白羽的话,南京衙门分分秒秒教做人就是了.

    这样的条件,虽然法理上没错,但是刘白羽当然是不满意的。不仅他不满意,镇守太监刘来福,南京勋贵徐公爷,东林巨头钱谦益这些幕后黑手也绝不会满意。按照他们的概念,刘白羽最好把事情闹大,他们才能借机在肥的流油的盐商身上吃一口,刘白羽随身的参谋合议也不满意,综合他们的意见,得签一个大明版的《南京条约》条约才行,具体来说就是割地赔款,五口通商之类。

    不过,在参谋合议会议上,刘白羽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特别是在明代这样的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不管是南京镇守太监刘来福还是王宝成,都没有胆子来做这样一件事情。真要强求什么不平等条约,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拍两散,搞出个不战不和的尴尬局面来。

    经过反复磋商之后,刘白羽定下的谈判的最低要求是:首先双方立刻结束战争状态之后,南京巡抚王宝成等明朝官员保证贸易往来恢复正常,工人护卫队不得被任何司法行为难为――毕竟这年代一个地方官要找一般老百姓麻烦不是一般的简单。这是刘白羽的首要目标。其次确认为了抵御倭寇,刘白羽手下的五千军队进驻淮河两岸盐场边,官兵不得对防御倭寇的刘白羽海军在该区域及航行在该区域的船只进行任何武力威胁。

    至于后一条,可以不明文签署,只要双方达成默契即可。要知道这样的明显君臣颠倒的条约,就算是崇祯自己都未必敢答应。

    当下刘白羽将这几条一一提出。显然,在第一条上双方没有异议。但是对于割让香港岛及周边离岛,这就大大的超过了张溥的承受能力了――要知道刘白羽的部队根本就算是私兵,不是朝廷的正规军,更别说转移防地这种事情了.

    大明对沿海岛屿平日里并不上心,差不多就是任期自生自灭的态度。包括南京镇守太监刘来福在内,大多数南京的官员们对本省有多少岛屿,岛屿上的民情物产如何都是概不关心的。但是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