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关宁军的利益 (第2/3页)
至有可能自己利益被最小化.
于是,他们决定捧一个自己的代言人出来。这意识看着很超前不是?其实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于是,袁大督师粉墨登场。
袁崇焕跟关宁集团其实早就有交集了,修宁远城那会儿,跟祖大寿搭档,当祖大寿监工的就是袁了。这个关系其实是很铁的,打个比方吧,那就是现在的kfs和地方zf,或者3鹿鹿鹿公司和质监局的关系差不多。可以说,关宁集团对袁还是比较了解的,或者说他们还是认可袁的为官之道的,因为袁是能充分认识地方集团实力,并且考虑地方集团利益的人。于是,就有了“宁远大捷”。
知道了宁远大捷真相的很多人恐怕都有这样的疑问,宁远之战总体上明朝是损失很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大捷之说呢?而且如果单单是袁崇焕谎报军情,为什么没有被揭穿呢?其实这里就反映出了利益集团沆瀣一气的可怕了,说穿了,就是关宁集团上下众口一词,就是“宁远之战是宁前道大人指挥下获得的大捷”,而袁崇焕给朝廷说的也是同样的条陈,他表示:关宁军奋勇作战,守卫住了宁远,重创了敌军,获得了宁远大捷。
我已经说过,分享庞大辽东饷银的,是一个巨大的文官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强大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大明朝的规矩,分享辽东饷银那是近乎潜规则的明规则,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魏忠贤魏公公也没有对抗这个潜规则的能力,毕竟阉党也是为了捞钱才投靠魏公公的,让这帮人自己捞钱,同时给朝廷捞钱问题不大,让这帮人自己不捞钱……这不扯淡么!因为这个利益集团太强大了,朝廷在没有第三方证人做证的情况下认可了这个战绩。但实际上,宁远之战真的是大捷么?当然不是,“宁远大捷”中唯一实际一点的战绩是守住了宁远城。那么宁远是建虏没有进攻所以守住,还是建虏猛攻不下得以守住,这个区别是很大的。古代战争中为什么要攻城呢?我认为,攻城有几个主要目的:1、消灭城中敌人有生力量;2、掠夺物资;3、保证道路畅通。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我总结主要是这三条。
那么首先,当时宁远城4门堵死,就是说不论城里有多少军队,想要出来,短时间是不可能的,况且建虏也不以消灭明军作为主要作战指标,所以,建虏不会为了消灭宁远城里的军队为目的去进攻宁远的。
其次,掠夺物资,宁远城里确实有不少物资,但是觉华岛以及辽西其他城堡也有很多物资,尤其是觉华,那是辽西的主要仓库,况且当时海水被冻住,觉华根本无险可守,建虏当然会首选觉华,而且在觉华的东西甚至让他们搬不完,还烧掉了不少。能让乞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