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89决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389决意 (第1/3页)

    这和南明一大堆王爷内斗其实是朱元璋搞得藩王作为朝廷备份政策的延续是一个道理,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想,就和明朝的合法性来源有关了?

    朱元璋本人在身为红巾军部将的时候,自然要用驱除鞑虏作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但是元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朱元璋自己都知道.

    元末的主要问题,是元朝在刘福通为首红巾军三路北伐的冲击下,元朝黄金家族的权威失去.各路军阀崛起,而察罕帖木儿的死,让北方形式上的统一都失去了,王保保和他舅舅的部下割据关中的李思齐杀的你死我活.

    而此时的朱元璋正消灭南方的群雄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还有他名义上的上级红巾军丞相刘福通,朱元璋的执政合法性来自于扫清群雄,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为了维护自己的的执政合法性,朱元璋直接把红巾军定义为妖人,然后把明朝取代蒙元看成是简单的改朝换代.对于追随北元的汉人文官,朱元璋不是骂他们汉奸,鞑子奴才之类,而是认为是忠诚——朱元璋本人的立场,实际上很清楚了.

    当然,这样和科举之后,儒家的思想混乱有关,实事求是的说,儒家本来是华夷之分这套体系的,只有异族统治者自己汉化,自认为汉人的政权才被视为正统,和近代的民族主义相差不大,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又出现了天下一统这套体系,标准大幅度降低了,只要异族统治者承认科举,承认儒生对基层的控制权限,异族统治者是否汉化并不重要【其实这两者都是儒家理论,儒家体系说他博大也好,混乱也好,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两套体系的争论.

    儒家体系本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从纯理论来说,其实两者都有道理,不过从历史上来看,前者是春秋以来,受尊王攘夷思想产生的儒家观念,是正统的先秦儒学.后者是失节的读书人辩护的理论,但是明朝却支持了后者.

    而在土木堡之变后北方国防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下,在明宪宗成化以后至嘉靖时期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为了维护明朝的正统性,主张以“颠覆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为目的而主张重修宋史的**,但是仍然有一些人不愿意否定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明朝官方不但没有否认辽宋金“各与正统”地位的意图,这从嘉靖时期中国正史“二十一史”之说正式形成就能看出来。说明,在明代中期有关辽宋金“各与正统”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试图否认辽金正统一派的观点并未为主流正统观念所采纳,以官方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仍然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明朝后期,虽然仍然有人试图否认辽宋金“各与正统”地位,但由于嘉靖和万历时期印行的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二十一史”,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欢迎,“二十一史”开始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迅速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接受并迅速传播开来,辽宋金“各与正统”的思想认识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据史书记载,“世宗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