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72世卿世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72世卿世禄 (第2/3页)

利于发展,并不重要。如果违反世卿世禄统治秩序,那就是大逆不道,你帮他就是‘不智’。但对社会发展视而不见的话,就是孔子智慧再高,历史也要扇他的脸!于是眼看着就要周礼制度彻底完蛋。”

    “可见孔丘缺乏深厚的历史观和广博的社会生产和协作实践,把周礼误当作理想目标,又要人们按照周礼去生活,维护世卿世禄政治统治秩序,这才是他的‘智’。他以为恢复世卿世禄的制度这样就可以天下太平了,顽固的,看不到社会发展了,建立在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周礼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还埋怨各国的君主不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不站在管理国家角度的人、这样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的见识又怎能成大事、利万民呢?”

    “但是朝廷里的老夫子们不都说要实行周礼么?上古三代是大治之时么?”刘弟被刘白羽说的满脑子都是星星,脱口而出..

    “你听这些文官忽悠,真要是按照周礼来,岂不是要把辽东封给李成梁,蒙古封给戚继光不成?上古三代是大治?那按照世卿世禄的制度,科举这种东西又算是什么玩意呢?”

    “作为一个政治家,该忽悠的东西,你要去忽悠――说的穿了,和老百姓哄孩子差不多,还不是连蒙带骗外带吓唬的,现在世人真是奇怪,自己长大了,觉得老妈哄孩子说谎不对么?难道在某些人心里,政治家治国比妇女哄孩子还简单么?”

    刘弟没想到一向自诩能说会道的自己和姐夫一比,立刻就成了牙不尖、嘴不利,便转移话题:“难道讲信用也有错吗?孔子不也要讲信用么?”刘白羽听了就想笑:“你以为,孔丘的‘信’,是常人所说的‘信’?别逗啦――孔丘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

    刘弟争辩道:“这是当然,难道要因为信就要实行不义的行为?比如被绑匪挟持人质,迫不得已说的话,也要一定做到,那不是成了傻子么?”

    刘白羽点头说:“说的没错,你也知道信也好,义也罢,都是有一定前提和范围的不是,孔丘的‘义’自然也不例外,就是帮会,强盗也有义气啊,所以孔丘的义气你以为是常人所说的正义吗?显然不是也,在孔丘这里,符合于仁、礼要求的行为才是义!而孔丘的仁和礼又是什么呢――周礼!周礼制定的世卿世禄统治秩序!你看,绕了一圈,还是绕回来了。维护世卿世禄,建立在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周礼的‘政治正确’才是孔丘的本质呀。而‘政治正确性’,我们都知道,是一定的技术条件基础之上的,刻舟求剑恰恰导致‘实践不正确’王莽的新朝就是一个例子。”

    刘弟略有不满:“您这样解释有些强词夺理。孔子不是说‘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吗?可见他的‘义’还是有正义的成分。”

    刘白羽道:“就像义和礼有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